知识界眼中的苏联(1937-1945)——以《申报》《东方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740047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是抗日战争初期援助中国最得力的国家。苏联这样做当然有着明确的目的:要中国尽全力牵制日本,使苏联免于日本的侵略。中国政府为了寻求帮助,与苏联建立了较好的关系。但在这种良好关系下,却隐藏着中苏政府间的互不信任。   由于苏联在抗战初期表现出对中国相对慷慨,所以在中国知识界看来,苏联是中国“真正的友人”。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苏联得到了中国知识界极高的赞誉。他们把苏联看作世界和平的柱石与中坚力量;歌颂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称赞苏联对中国及世界各国,尤其是被压迫民族的借鉴与鼓舞作用。当然,赞美只是一方面,其另一方面是对苏联的期待。他们期待苏联能与中国进一步合作,期待苏联能够与中国签订互助条约,期待苏联能够直接对日作战。   然而,苏联自感所处形势不佳,因而其对外政策由积极推进世界革命转变为防护本土安全为主。苏联所希望的是各大国互相削弱,同时本国免于卷入战争之中。基于此,苏联只愿与中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对中国提供必要的物质援助,而不愿与中国签订“互助条约”。这让当时的中国知识界感到失望。而且,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有着明显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苏联在后来也有着与德国瓜分波兰以及侵略芬兰等行为。中国知识界对这些受侵凌国家的境况深有同感,对其表示深切的同情。这样也就逐渐地产生了对苏联的不满甚至憎恨,同时也加深了对苏联本质的认识。由于对苏联已不抱希望,中国知识界对其的关注度慢慢减少。苏联在其心目中也变成了一种不良的形象。   中国知识界对苏联评价的变化,虽然受到中苏两国关系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苏联的行为导致了这种变化。  
其他文献
水泥浆体和混凝土的性能决定于其微观结构,其中孔网络在机械性能和与环境(影响耐久性)的相互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者是大量研究的重点。目前的挑战是在建筑物寿命范围
本文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规划进行研究的:   首先从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著作中提炼一些朴素的生态伦理观,为春秋战国城市建设思想的论证打下基础。
期刊
目的 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6月ICU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选取60例作为对照组,另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频仍,以报刊为主体的大众媒介给予高度关注,新闻报道不仅记录了各个时期频发的自然灾害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还直接参与到历次抵御灾害和赈济灾民的社会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