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硬组织发育不全及牙源性角化囊肿相关致病基因分析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6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牙体硬组织发育不全是牙齿发育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釉质发育不全和牙本质发育不全。牙源性角化囊肿发生于颌骨内牙齿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结构,与牙齿发育有潜在的联系。遗传因素在发育性疾病病因中占重要地位,对致病基因的明确将有助于疾病预防和改进治疗手段。本研究共分四个部分,从遗传角度分析釉质发育不全、牙本质发育不全及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相关致病基因,以期明确其分子致病机制。 第一部分 牙本质发育不全临床表型、致病基因及超微结构研究 发生于牙本质的发育异常主要有牙本质发育不全(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DGI)和牙本质生成不全(Dentin dysplasia,DD),根据Schields分类,DGI有Ⅰ型、Ⅱ型、Ⅲ型三种表型,DD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表型。DGI-Ⅰ型主要为全身骨骼系统的病变,为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患者在口腔的表现,己证实Ⅰ型胶原基因突变是其发病原因。DGI-Ⅱ、DGI-Ⅲ及DD-Ⅱ为独立发生于牙本质的发育异常,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连锁分析已将以上病变致病基因定位于4q21上一个重叠区域。该区域内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protein,DSPP)基因是目前唯一被确认的致病基因。已证实两种主要的牙本质非胶原基质蛋白牙本质涎蛋白(Dentin sialoprotein,DSP)和牙本质磷蛋白(Dentin phosphoprotein,DPP)是同一目的基因DSPP编码单一转录物的表达产物。已在多个牙本质发育异常家系中鉴别出DSPP基因突变,位于DSP编码区的突变导致了DGI-Ⅱ和DD-Ⅱ表型,而DPP编码区的突变与DGI-Ⅲ有关。目前对DGI致病基因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对病变牙超微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分析将有助于更深入探讨其致病机制。迄今,虽然在不同的DGI家系中鉴别出多个DSPP基因突变,但尚欠缺与具体的DSPP基因突变相关的牙本质超微结构和组成的分析以及不同突变引起的表型差异研究。本研究在多个中国人DGI家系中检测DSPP基因突变,寻找可能的突变热区,分析不同突变
其他文献
原始干细胞亚群在胚胎发育成熟后逐渐丢失部分分化潜能,储存在某些组织器官形成成体干细胞(ASC)。在口腔颌面部发育中,颅神经嵴干细胞(CNCSC)迁移形成胚胎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
在现代国家的发展中,民族主体性常常表现为对政治的诉求,在民族发展的今天,民族主体性的表达趋向于多样化,并更多呈现为对本民族文化的诉求。基于贵州省荔波县布依族“古文字
牙周疾病是以牙周支持组织的进行性破坏为特征,最终导致牙齿丧失的一类严重危害口腔健康的疾病。由于牙周疾病的病变涉及的组织范围广,包括牙周韧带、牙骨质和牙槽骨等组织类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文章针对该课程概念多、理论性强和知识点散的现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面向思维培养的离散数学教学模式,并从教学方法、教学
《阅微草堂笔记》是乾嘉时代著名文坛领袖纪昀晚年创作的笔记体志怪小说集。小说集所蕴含的心理调适思想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以无所求的态度树立道德自信;以宽厚的态度处理人
哺乳动物牙齿发育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在这一系列由牙齿发生到进一步发育的过程中,从口腔上皮增厚期到牙板期、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和细胞终末分化期等每个时期均具有明确的
基于电磁力实现空间对接控制可以避免常规小发动机所固有的推进剂消耗、羽流污染和对接冲击等问题,且性价比高,在小卫星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空间电磁对接控制设计存在强非线性
目的研究TP—ELISA和TRUST联合检查梅毒抗体的缺陷。方法对TP—ELISA阳性患者同时进行TRUST试验,自2007年3~10月进行统计。结果TP—ELISA作为初筛方法测得梅毒抗体假阳性偏高,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