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对象为客家公太神。主要遵循民俗学科的学术要求,把梅州五华县安流镇公太神信仰田野调查作为研究基点,辅以粤闽赣客家地区公太神信仰的田野资料,采取多学科多角度综合分析方法,对特定区域内活态的信仰民俗事象进行整体研究。其研究特点是重视当下的、日常的信仰生活,透过语境思考信仰民俗的特性和文化功能。在突出公太神信仰的“民俗性”、“民间性”、“生活性”之余,也关注其“宗教性”要素,诸如仪式过程、象征体系、主体经验、祭祀组织等等。在对地域文化概念的反思中,通过不同角度的集中式的描绘,指出了民间信仰的存在状态及其相关的传承性问题。
民间信仰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紧密结合,它的生成、演变与创造它的民众的需求息息相关。随着历史的发展,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民间信仰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为民间信仰总是和普通日常生活的各种要素相关联,所以,无论何时何地,它都存在于一个被实践、被考察、被引导的立体空间里。它在其中不断地进行调适,顺应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认识到它的社会性和生活性,才能立足于它的传承性,才能正确地重新解读民间信仰的“传统”内涵。这一点,对建立现代民主国家来说,是重要而且应该关注的问题.
论文首先分析客家公太神的基本类型、地域特色和文化特性,兼顾了历时性和共时性、社区和跨区域、文本与田野描述和比较,第三、四章主要阐述公太神信仰的祭祀形式和组织方式,说明了信仰实践的基础和观念,涉及到公太神信仰中传统习惯的沿用方式,并把它们放置在地方权力结构中,分析了地域社会和民间信仰的彼此互动和运行机制。第五章是本论文的理论阐述,从信仰基础和人际关系、民间信仰与佛道民间化、地域文化知识范畴、民间信仰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入手,来说明民间信仰的本质要求一一与生活密不可分。结语是论文中心观点,提出认识民间信仰传承,要从集体性来包容它,从整体性来保护它,从传统性来引导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