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SiO2-Al2O3-MgO-F系可加工微晶玻璃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XRD)、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技术研究了玻璃组成、热处理工艺等对该系微晶玻璃析晶及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典型基础玻璃的热效应,确定基础玻璃的最佳核化温度为670℃,最佳晶化温度为950℃。仅在核化温度670℃下保温1h的样品中没有晶体析出,而改变晶化温度对该系微晶玻璃析晶种类、含量和形态均影响显著。随着晶化温度的提高,莫来石和柱晶石晶体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云母晶体的含量一直增加。提高晶化温度促进云母晶体析出。在晶化温度为730℃下,玻璃基体中只析出Zr02晶粒。在晶化温度为790℃下,玻璃中产生液滴状分相,分相促进花形晶体和棒状晶体析出;继续提高晶化温度为1030℃时,云母晶体出现定向排列。Fe203在玻璃体系中主要作为网络中间体,少量的Fe203可作为形核剂,促进云母晶体析出。在基础玻璃中加入Fe203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云母、Zr02、莫来石和微量的柱晶石相。Fe203含量在0.5%时莫来石相消失。随着Fe203含量的增加,柱晶石析出量增加,且云母晶体的析出量也提高,并且晶体尺寸变大,形核剂Zr02析出量减少。但Fe203含量超过0.8%时,云母晶体的析出量减少且晶体尺寸变小,Zr02析出量反而增加。研究了热压烧结工艺中玻璃颗粒的析晶行为,结果表明,在烧结法制备微晶玻璃的过程中,析出的晶体主要是云母晶体、KFeSi206晶体和莫来石晶体。在成核温度670℃下,延长核化时间有利于增加成核数量,但没有出现晶体定向排列。而在核化温度下增加压力到30MPa的样品中,出现云母晶体定向排列的结构。延长晶化时间促进晶体整体析出,粉体颗粒的析晶机理以表面析晶为主,这是微晶玻璃材料沿晶断裂的成因。晶面择优生长不一定形成晶体的定向排列。烧结粉体粒度对云母晶体形态、尺寸等均有影响。当基础玻璃粉体粒度小于16.45μm时,随着烧结粉体粒度的减小,云母晶体的形态由片状向球状转变,球状云母晶体的尺寸为0.2μm。在不同压力方向上,材料中晶体分布均匀,没有出现云母晶体的定向排列。同时,研究了云母微晶玻璃热压后的微观结构。对云母微晶玻璃热压前后晶体种类不发生变化,主要是云母晶体和莫来石晶体。随着热压温度的提高,云母晶体和莫来石晶体含量均减少,而微晶玻璃的显微硬度提高。晶体的定向排列可显著提高材料的显微硬度值。在不同压力方向上,具有云母晶体定向排列的微晶玻璃显微硬度值之差达0.5G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