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萤石矿是现代工业中重要的矿物原料,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战略储备资源。浮选是萤石矿选矿中应用最广的选别方法,最常用的捕收剂为油酸。由于油酸的耐低温性能较差,目前大多数的选矿厂均采用加温浮选的方法提高萤石的选别效果,一般需要加温至30~50℃,这就造成了能源的一种极大浪费,实现萤石的低温浮选也变得更为迫切。本文研制出了一种萤石矿新型低温浮选捕收剂,通过单矿物试验和实际矿石试验,成功的实现了萤石的低温浮选。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吸附量测试和电动电位测试,研究了矿物与捕收剂的作用机理。 通过新型捕收剂的制备试验,研究了油酸硫酸化和皂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油酸硫酸化的最佳反应温度为20~28℃、反应时间为2h,皂化最佳反应温度为70~80℃、反应时间为24h。药剂捕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捕收剂的耐低温性能和捕收能力均优于油酸。当温度为4.5℃时,新型捕收剂对萤石的回收率保持在86%~94%之间,而油酸对萤石的回收率仅为33.50%;随着硫酸化程度的增加,新型捕收剂的回收率逐步提高,当油酸与硫酸的比例达到2:1(即HS5)时,新型捕收剂对萤石的回收率最高,进一步提高油酸的硫酸化程度时,回收率出现下降的趋势;新型捕收剂对石英的回收率维持在15%左右,加入抑制剂后回收率基本为零,油酸对石英的回收率维持在13%左右,新型捕收剂的选择性较油酸稍弱。新型捕收剂适宜在弱酸性和中性环境中进行浮选,而油酸在弱碱性环境中浮选效果相对较好。 通过红外光谱、CMC测试和HLB值计算对合成产物进行了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新型捕收剂中成功的引入了硫酸基;在温度为12℃的条件下,新型捕收剂的CMC在0.5g/L~0.75g/L之间,油酸的CMC为0.2g/L,且新型捕收剂的HLB在21.87~56.73之间,油酸的HLB为4.5。说明油酸经过硫酸化和皂化改性后,新型捕收剂在低温条件下的分散性能远好于油酸,提高了其耐低温性能,从而保证了其在低温条件下的捕收能力。 红外光谱分析和吸附量测试结果表明,新型捕收剂以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方式作用于萤石矿物表面,其中以物理吸附为主,化学吸附为辅;温度升高时,物理吸附向化学吸附转变;在低温条件下,新型捕收剂的吸附量明显高于油酸,其耐低温性能较强,且新型捕收剂在萤石表面的吸附为多层吸附,增强了药剂的捕收能力,而油酸为单层吸附;新型捕收剂在弱酸性条件下吸附量较高,对萤石作用力较强。吸附等温线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捕收剂在萤石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Modified Langmuir吸附等温式,但Modified Langmuir吸附等温式与测试结果更吻合,通过Modified Langmuir吸附等温式的拟合可知,新型捕收剂的饱和吸附量为17.77×10-6mol/m2,吸附层数为2.03。电动电位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捕收剂在萤石表面的吸附造成萤石表面电位负移,等电点也随之负移,在弱酸性条件下负移程度最大,在静电引力和化学键力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油酸作用后的萤石电位负移程度较新型药剂的负移程度小,在弱碱性条件下负移程度较大,克服了静电斥力的作用,发生化学吸附;新型捕收剂作用后的石英电位负移程度较小,表明其吸附量较小,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实际矿石试验很好的验证了单矿物试验结果,闭路试验中新型捕收剂对萤石的回收率较油酸高出20%左右。在6.5℃条件下,新型捕收剂对河北实际矿石的萤石回收率为68.63%,精矿品位为94.52%,油酸对萤石的回收率为41.54%,精矿品位为95.23%;新型捕收剂对内蒙古实际矿石的萤石回收率为79.82%,精矿品位为97.09%,油酸对萤石的回收率为62.49%,精矿品位为97.88%。在油酸与硫酸的比例为10:1~2:1的范围内,随着硫酸化程度的加深,新型捕收剂的捕收能力逐步增强,当油酸与硫酸的比例为2:1时,新型捕收剂的捕收能力较优,其耐低温性能较强,在低温条件下的萤石回收率高出油酸近20%。在低温条件下,新型捕收剂的选择性比油酸稍差,精矿品位低1.0%左右,但精矿品位均在95%左右,达到工业应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