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纳米增强机理及新型增强导热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橡胶因其特有的高弹性,常被用作制备动态条件下使用的制品。由于橡胶是热的不良导体,动态条件下产生的大量生热无法及时导出,热量积聚产生的高温对橡胶制品的性能以及使用寿命有巨大损害。本文首先在炭黑填充丁苯体系的研究中首次发现了橡胶增强中的逾渗现象,深入探讨了橡胶复合材料纳米增强的机理及影响因素;然后从增强导热角度出发,提出了解决橡胶制品动态生热问题的新思路。根据纳米增强机理,选用纳米级导热填料如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铝等制备了新型增强导热橡胶复合材料,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与传统增强填料填充体系进行了横向比较。   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中,通过研究不同粒径的炭黑补强丁苯橡胶体系中炭黑用量对丁苯橡胶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首次发现并提出了橡胶增强中存在着类似于橡胶增韧塑料的逾渗行为,而在纳米氧化锌填充三元乙丙橡胶体系中也发现了相同的现象,且与橡胶复合材料中的模量逾渗以及导电逾渗的逾渗阈值明显不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效应来源于纳米填料增强橡胶的机理,纳米增强剂粒子在拉伸过程中诱导产生橡胶分子链的平行伸直链结构可能是其对橡胶产生显著增强的主要原因。采用FT-IR和分子模拟等方法对拉伸过程中橡胶分子链取向进行表征,结果发现纳米粒子的加入明显提高了分子链取向程度。通过均匀分布理想模型计算出纳米粒子在橡胶复合材料中的理论粒子间距,发现了橡胶增强逾渗中临界粒子间距(CPD)无法归一的问题。采用对临界粒子间距和临界粒径(CMPS)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从理论上解释了橡胶增强逾渗中临界粒子间距无法归一的原因,并结合实验结果对橡胶增强填料的临界粒径给予了新的诠释。此外,通过对橡胶增强影响因素的进一步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在论文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首次提出了增强导热填料的概念,并从增强导热的思路出发首先研究了纳米氧化锌大量填充三元乙丙橡胶(EPDM)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以期有效地解决由于内部温升积聚带来的制品寿命缩短问题。结果表明,与微米氧化锌相比,纳米氧化锌在赋予橡胶复合材料优异导热性能的同时还具有更为良好的补强效果,而由于纳米氧化锌粒子在橡胶基体中团聚严重使其动态力学性能较差。为了改善纳米氧化锌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我们采用了硅烷偶联剂Si69预处理以及原位改性的方法。使用FT-IR对Si69改性前后的纳米氧化锌粉体进行表征的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锌粒子表面出现了来自Si69分子的新基团,如1090cm-1出现了硅氧键的伸缩振动峰等,证明了Si69分子确实与粒子发生了化学反应并接枝到了纳米氧化锌粒子表面。通过研究Si69预处理以及原位改性对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发现,Si69原位改性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中填料粒子与橡胶基体之间分散效果更好,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动态力学性能,而表面改性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方面影响并不大。由于纳米氧化锌密度很大约为5.6g/cm3且难以分散,我们进而研究了密度较低的纳米氧化铝填充EPDM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铝橡胶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更优异,补强效果较好,动态力学性能不好。Si69原位改性对纳米氧化铝复合材料同样可以有效地改善了填料与橡胶基体之间的界面作用,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动态力学性能,而对导热性能方面影响不大;相比之下,使用SA湿法预处理并没有改善填料与橡胶之间的相互作用,反而使纳米氧化铝粒子团聚现象加重,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下降。通过与传统增强填料炭黑N330、白炭黑进行横向对比发现,经过Si69原位改性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以及纳米氧化铝复合材料在导热性能以及动态力学性能方面均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并且具有良好的补强效果,如纳米氧化铝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2.9MPa,其导热系数比传统填料填充体系高约44%,而压缩疲劳生热低约50%。纳米氧化锌与纳米氧化铝作为新型增强导热填料,具有良好的补强效果、生热低且导热好等特点,很可能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内部温升积聚带来的制品寿命缩短问题。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选用Al、Ni、Cr、Fe、Cu及Mo六种元素,并按照等摩尔比原则,利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出AlNiCrFeCuMox(x=0,0.1,0.2,0.3,0.4,0.5)和AlNiCrxFeCuMo0.1(x=0.5,1.0,1.5,2。0)高熵合金,并研
对于采用冷凝除湿的传统空调方式,由于其冷表面极易滋生细菌,造成室内环境品质不佳,影响人体健康,同时由于采用热湿联合控制方式也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因此,本文针对一种温湿度独
本文在不同环境介质条件下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快速在MS X65管线钢试样表面生成H2S腐蚀产物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表面分析技术对上述形成
众所周知,介电常数ε和磁导率μ是表征一种材料电磁特性的基本物理量。自然界中绝大多数材料的ε和μ均为正值,而左手材料是一种ε和μ同时为负的新型人工电磁材料。因其新颖的
长江口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其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关键的地理位置成为国际竞争和经济开发的重要区域。潮滩是海陆交接的重要沉积带,位于大潮的高潮线和大潮的低潮线之间,由于受到
由于取代基的共轭效应和空间位阻效应,αα-甲基苯乙烯(AMS)的聚合上限温度低,利用自由基均聚反应很难生成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均聚物。但AMS可以与其他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得到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共聚物。本文基于AMS共聚物在高温下能裂解产生自由基,可以作为大分子引发剂的结构特性,首先合成了不同AMS结构单元含量的AMS/BMA(甲基丙烯酸丁酯)和AMS/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然后研究了这些
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汽车发展愈加趋向于高精度、高稳定性和节能环保。在汽车的众多零部件中,汽车空气流量计是重要的汽车传感器之一。汽车空气流量计的响应速度反映了流量计的动态特性,对汽车发动机性能有很大影响。国内针对空气流量计动态响应速度的研究报道不多,可参考借鉴的文献也比较少,专门用于汽车空气流量计响应速度测试的设备或仪器尚未见文献报导。本文提出了一种气体流量快速发生与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可用于测
镁橄榄石具有较低热导率,仅为方镁石的1/3-1/4,且高温下同大多数耐火材料的相容性好,因此镁橄榄石被看作一种有发展前景的高温隔热原料。本文采用熔盐介质作造孔剂进行镁橄榄石
氧化锌(ZnO)作为一种宽禁带(3.37 eV)、高激子束缚能(60 meV)II-VI族半导体材料,在选择性掺杂后,更具有优异的透明导电、压敏、压电、稀磁半导体等特性,是平板显示器、传感器件、自旋半导体器件以及短波长发光器件的重要候选材料之一,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以V_2O_5掺杂Zn O陶瓷靶为靶材,采用射频(RF)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Zn O:V薄膜,并系统研究基底温度、O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