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双反转恢复序列(DIR)在脑白质病变(WML)患者及正常志愿者间显示脑灰、白质的信号差异,DIR序列与传统的液体反转恢复序列(T2-FLAIR)在显示患者WML病灶之间的差异,证实DIR序列较目前常用的MRI序列存在优势。方法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共60例,均为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于2016.03-2016.11接诊。研究对象分为WML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WML组共30例,均为经MRI检查诊断为脑白质病变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5~75岁,平均49.4±10.1岁;所有患者病灶均为脑白质内散在、多发斑点及斑片状,不存在病灶融合所导致的难以计数等现象,患者无脑炎、中毒、代谢性疾病等病史,无明显临床症状,其脑内病灶均是血管性原因引起脑白质脱髓鞘改变,基本可认为等同于脑白质疏松(LA)。正常对照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2~60岁,平均37.9±12.2岁。以上所有受试者脑组织结构正常,无畸形、脑萎缩、占位性病变及大面积梗死。所有受试者进行常规颅脑MRI序列及3D DIR序列检查,均得到本人或亲属的知情同意。2、仪器设备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Siemens skyra 3.0T超导型MRI系统,头颈部8通道相控阵线圈。扫描序列包括(1)常规颅脑扫描序列:颅脑轴位T1-FLAIR(TR 1820ms,TE13ms,TI 825ms)、T2WI(4500ms,TE 100ms)、T2-FLAIR(TR 8000 ms,TE 81 ms,TI 2372ms)序列以及矢状位T2WI(TR 5500 ms,TE125ms),以上序列均为层数19层,层厚5mm,间隔1mm,FOV 230mm×230mm;(2)矢状位3D双反转恢复序列(DIR),激励次数1,TR 7500 ms,TE 319 ms,层厚1.4 mm,间隔0 mm,层数144层,FOV230 mm×230 mm,扫描时间5.2min。所有图像传至Siemens skyra工作站,3D DIR序列利用MPR重建为轴位图像,层厚5mm,间隔1mm,层数19层,重建方位平行于大脑前后联合,尽量与常规扫描序列一致,统计所显示病灶数量并于不同部位选取感兴趣区测量信号强度,感兴趣区的选取尽量与其他序列相对应,所得结果与其他序列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3、统计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分别分析T2-FLAIR及DIR序列脑白质信号差异、WML组与正常对照组于两种序列脑白质信号差异、两种序列显示病灶信号强度比差异、两种序列所显示的病灶数量。因两种序列显示病灶信号强度比及两种序列所显示的病灶数量不符合正态分布,且样本量较小,因此采用非参数方法两相关样本的Wilcoxon signed Ranks检验(即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其余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上检验均取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种序列间白/灰质信号强度比存在明显差异(P=0.000),且WML组T2-FLAIR序列正常脑白质信号强度高于对照组(P=0.024),DIR序列亦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6)。DIR序列所显示的病灶呈明显高信号,总数398个,T2-FLAIR序列显示病灶总数为239个,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4.315,P=0.000)。选取100处病灶分别于两序列测量信号强度比(S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877,P=0.000)。结论DIR序列较T2-FLAIR序列检查能够显示更多病灶,所显示病灶的信号强度比明显高于T2-FLAIR序列,对诊断脑白质病变,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具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