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20世纪初,就有关于情感的争论,例如情感是一种感觉,还是一种心理感受?情感是否等同于情绪?多数学者认为情感不是一种感觉(如视觉、听觉),不能以明显的形态进行解析,而是一种不明确的感觉特征形态,来自于“模糊的机体感觉”。也有学者认为,情感是对情绪进行反应的心理状态,就像生气、悲伤或害怕中的不愉悦状态,感觉与情绪都能引起愉悦/不愉悦的情感感受。冯特认为情感是人类心理的基础成分,是一种直接的(不需解释的)、心理上原初的体验,是“一种情感基调”。这种情感基调是位于情绪之前的前准备状态,称为核心情感,它是维度观发展演变的新观点,是现代式冯特观点。它是一种神经生理状态,位于基层意识且先于初级情绪而存在,与知觉过程、认知过程及行为混合而成意识流,是具体情绪形成的原初状态。核心情感理论探究了“情绪”之外的领域,并主张情绪的心理结构观点,认为情绪并非一个单一过程,而是对各种过程的总称。目的:目前国内关于核心情感的研究尚少,本研究主要是对其存在合理性进行实验论证。其一,从理论构想角度考虑,探索核心情感的二维结构,即效价与唤醒因子的存在合理性,并尝试与环形情感结构进行对比;其二,从时间发生角度考虑,探索核心情感与具体情绪在时间发生上的差异,间接证明核心情感存在合理性。过程与方法:首先自行筛选情绪图片,经标准化后形成图片库;其次,通过分析个体主观评价看到情绪图片刺激时的情感状态,探索核心情感结构;再次,借助反应时技术,追踪从核心情感状态到具体情绪形成的时间进程,并考虑核心情感与具体情绪的耗时差异。数据分析采用因子分析、均值T检验等方法。结论:维度数据分析显示,探索核心情感结构的量表,其Cronbach’sα系数在0.85以上,方差解释率达到62.107%,且散点分布图与罗素的环形情感结构图基本一致;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16,效价与唤醒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分别为0.926与0.743;另外在师范院校学生与工科院校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反应时数据分析显示,加工核心情感的耗时显著短于加工具体情绪的耗时,不存在性别差异;不同情绪材料诱发核心情感状态所耗时间差异不显著;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在反应时上的差异显著。整体上,实验结论与初步理论构想基本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