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破坏的规模和速度都在不断增大,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全球生物多样性在不断丧失,生态系统在逐渐退化,局部退化已相当严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受到了极大威胁。植被恢复的目标是构建稳定的植被群落,而恢复具有与天然林相似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森林生态系统是最为关键的。植被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不仅仅看地表的覆盖,关键还要看其结构,特别是地下根系系统的结构。根系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部分,是林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器官,其形态和分布直接反映林木对立地的利用状况,对树木的生长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影响了其对干旱的抗御能力。本研究紧密结合植被恢复技术的需求,以侧柏和白榆这两种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的常用树种为研究对象,探索营养钵苗和种基盘苗根系形态及根构型差异的原因,收集根系构型特征和生长的信息,初步建立描述侧柏和白榆等主要造林树种的根构型指标体系,明确强壮根系的形成机制,确立能全面、科学的描述苗木根系的综合指标体系。通过观测侧柏和白榆幼苗生物量指标,并观察其根系形态和根构型的差异,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相对于营养钵育苗,种基盘育苗能够促进苗木地下部全根总长、根系表面积和投影面积的增长。但是,营养钵育苗则促进根尖数、交叉点数和联接数的增加,导致幼苗侧根的大量增长,这是因为幼苗初期生长在营养钵内主根生长受到限制,导致了侧根的迅速增长。2.种基盘的构造对于幼苗根系联接段平均直径的增长比营养钵更具优势。而营养钵的构造则导致幼苗根系分支角度增大,幼苗的根系常会发生窝根盘绕现象。3.种基盘育苗能够促使苗木主根发达,形成趋于自然形态的健康根系,从而更好的促进苗木地上部株高和地径的生长。但是,幼苗生长初期受营养钵构造的限制,根系在营养钵底部大量窝根,致使幼苗主根不明显,一级侧根数量增多。侧柏、白榆种基盘苗和营养钵苗的根冠比差异均不显著。4.以上研究结果为我们培育优质的壮苗,构建稳定的植被群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为今后确立科学的植被恢复技术体系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以便指导自然植被的保护利用和人工植被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