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不同季节定点定期采样对高寒牧区寒温潮湿类的莎草型草地、垂穗披碱草草地、线叶嵩草草地、珠芽蓼草地、杜鹃+珠芽蓼灌丛草地五种类型天然草地和燕麦、豌豆、无芒雀麦+老芒麦三种人工草地的地上植物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并用3头装有瘤胃瘘管的牦牛,采用尼龙袋法对该五种天然草地和三种人工草地不同季节和物候期各营养成分消失率也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放牧牦牛采食量、消化率和全消化道的排空速率以及瘤胃温度、酸度、氨氮浓度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种天然草地鲜草和干物质产量在整个生长季均呈“单峰”型表现,高峰值呈现在8~9月份,最低值出现在枯草末期(4月16日)。三种人工草地的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均随着生长的时间而增加,产量最大值出现在成熟期。五种草地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均表现为:在以风干物质为基础时,不同季节干物质含量略有不同,但变化幅度不大;有机质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粗蛋白含量枯草期最低,6~7月份含量最高,以后逐渐下降,整个年度呈单峰型曲线变化;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恰好与粗蛋白含量相反,枯草期最高,然后逐渐下降,至6~7月份到最低值,随后逐渐上升,整个生长季呈“U”型曲线变化。五种天然草地各营养成分的消失率在整个生长季表现出,青草期高于枯草期。其中干物质和有机质消失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粗蛋白消失率在粗蛋白含量高的返青期呈现出最大值,然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失率却随着其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另外粗蛋白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失率与干物质消失率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在同一草地上各营养成分消失率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一致,营养成分含量和消失率的最大值并不是出现在返青初期。在以风干物质为基础时,三种人工草地牧草的干物质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无明显的变化。有机质、粗蛋白含量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迟而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有机质、粗蛋白含量变化规律恰好相反,表现出上升趋势。牧草各营养成分的消失率均随着植株的生长而降低。牦牛瘤胃内8:00时温度、pH、氨氮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9.0℃、6.69和28.5mg/L;20:00时温度、pH、氨氮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9.6℃、6.32和17.1mg/L。8:00与20:00相比,温度显著低(P<0.01)和pH显著高(P<0.01),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日内pH有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6:00和10:00;温度表现为白天高于晚上,最大值出现在12:00;氨氮含量变化波动很大,日内出现多个峰值,最高峰出现在10:00,也表现出白天高晚上低的趋势。牦牛瘤胃内牧草风干物质消失率在12~48h内呈上升趋势,随后变动平缓,确定牦牛瘤胃内样品最佳停留时间为48h。牦牛干物质采食量的测定结果为:4599.24±1849.0g/头日。牧草采食后12h内无排出现象,24h后开始(仅占总数的0.36%)并逐渐增加,排出高峰出现在60h(占总数的32.38%),完全排出要在5d以后。三头牛的干物质消失率平均值为69.36±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