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5年担保法对股权质押进行界定以来,股权质押作为兼具便利性、快捷性和隐蔽性的融资方式备受上市公司股东青睐。近年来,股权质押融资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成为单年涉及市值超4万亿的超级业务。尽管从表层来看,股权质押是股东的融资行为,对上市公司自身的运营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由于控股股东对于上市公司影响力远大于其他股东,因此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对上市公司产生以下影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可能导致代理问题,侵占其他股东权益;控股股东为了保证自身财产安全,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加剧信息不对称问题。审计师作为重要的外部监督机制,是否能够准确评估股权质押给企业的经营情况与财务状况带来的风险,并在审计报告中传递给投资者,有效降低代理成本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健全的内控内部有助于审计师工作的展开。而审计工作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对于企业缓解代理问题、消除信息不对称性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审计师在开展审计工作时,能否利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成果,合理控制股权质押带来的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也成为了全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会反映在审计师的风险决策股权上。基于此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能否识别股权质押的影响?股权质押带来的审计风险是否能够反映到审计师决策?内部控制质量是否对于股权质押引发的审计风险提升存在调节作用?本文首先从股权质押、审计师决策的影响因素、内部控制对审计师决策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其次,结合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保险理论和风向导向审计模型等,从理论的角度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影响审计师决策的路径,以及内部控制如何影响股权质押与审计师决策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最后本文选取2013-2017年A股全部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检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内部控制与审计师决策的三者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与不存在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相比,对于存在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审计师进行决策时倾向于更加谨慎。具体表现为: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在审计工作中增加审计时长,并且对于质押比例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可能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内部控制质量对于股权质押对审计师决策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