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独特的语言国情为语言/方言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地域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已经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关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员流动性的增加、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方言接触的范围和深度不断的加强,普通话对地域方言的影响逐渐显著,地域方言呈现出多样性的变化。本研究以托马森(2003)的语言接触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调查38位方言使用者在使用典型方言特征中表现出的特点,研究城市化背景下与普通话接触的过程中,沧州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等方面产生的变化,本研究同时分析影响接触性语言演变的因素,并预测方言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发现,在与普通话的接触过程中,沧州方言在上述三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语音层面上,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方言特色声母和韵母使用频率随年龄降低而降低,借用普通话发音的程度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词汇层面上,方言特色词汇的认知率和使用频率随年龄降低而降低,从普通话中借词现象随年龄降低而越发明显;语法层面上,方言特征语法结构的使用随年龄降低而逐渐减弱。研究还发现,沧州方言在语言的三个层面上发生的变化情况与和普通话的接触有直接联系。具体而言,沧州方言和普通话在语言内部结构的差异使得方言使用者在使用具有普遍标记性(UniversalMarkedness)特征的语音和词汇时,受学习难度和语言态度的影响,更偏向于使用普通话中对应的语音和词汇;方言要素和方言系统结合的紧密程度决定了使用者对方言的使用程度。方言使用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同样会影响方言的使用情况。使用者的年龄和性别与方言的使用频率关系密切:年龄越大的使用者方言特征越明显,男性方言使用者保留了更多方言特征。方言使用者的语言态度也会影响方言的使用:对方言态度越积极,使用方言频率越高。总体来讲,受语言内部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沧州方言呈现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会继续延续下去。本研究验证了托马森(2003)理论体系的有效性。这一理论框架不仅适用于印欧语系的接触研究,也能有效解释汉藏语系中部分语言/方言的接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