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角色、行为规则的认知发展及其对攻击行为倾向的影响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weiqing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得到了发展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较的广泛关注。很多研究关注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儿童性别角色的认知、儿童的移情能力等,而对于儿童对社会关系角色和社会行为规则认知的研究还有所欠缺。儿童对社会关系角色和社会行为规则的认知及其对攻击行为倾向的影响是心理学家们关注较少的问题,仍有待研究。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有关社会角色、社会行为规则的相关研究,儿童对社会角色、社会行为规则的认知研究以及社会角色、社会行为规则与攻击行为之间的相关研究成果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社会关系角色和本研究所指的社会行为规则进行了界定。然后在对以往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目的,并展开了两个研究进行探讨。在研究一中,采用包含社会关系角色、社会行为规则两个因子的冲突情境短小故事对240名5~9岁儿童(5岁、7岁、9岁各80名)的攻击行为倾向进行了测试。在研究二中,采用人和动物行为特征的问卷对96名5~9岁儿童(5岁、7岁、9岁各32名)的社会行为规则认知进行调查。然后对不同年龄、不同问题类型儿童的得分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总体而言,随着年龄的增展,5~9岁儿童在社会关系角色和行为规则的认知方面有了明显的发展。年长儿童处理冲突时使用的行为方式更符合情境所处的社会行为规则和社会角色。2)儿童对各种社会关系角色的认知发展是不平衡的,亲子关系角色是儿童最早能够理解的,对陌生人角色的理解则较晚。3) 5岁儿童基本无法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不会出现在动物身上”这一概念,他们的得分与随机猜测得分没有显著差异。而到9岁时,他们对动物可能行为和不可能行为的认识到达一个较高的水平。儿童在5岁时对人类的社会行为规则认知就已经到达了较高的水平。4)儿童对人类社会行为规则和动物行为规则的认知也是不均衡的,儿童首先认识到并服从的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规则,对动物行为规则的认知是从对人类社会行为规则的认知中逐渐区分开,这也许就是儿童拟人性思维的根源。5) 5~9岁期间,儿童对人类社会行为规则和动物行为规则的认知有了迅速的发展,到9岁时,儿童对人类社会的行为规则基本达到全部理解的程度。而对于动物行为的认知也有了大幅的提高。
其他文献
<正> 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题目已成为近年高考化学
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与生物医学领域的互融,产生了大量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相关的大数据,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研究多
当堆载超过强度标准或桩顶位移超过变形控制标准后,就需要采取提高地基稳定性和控制桩基侧向变形的措施.深层搅拌法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采用有限元法,模拟深层搅拌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48例肱骨近端骨折,其中保守治疗失败的NeerⅡ型骨折8例、NeerⅢ型骨折26例、NeerⅣ型骨折14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分别行开放复位、肱骨近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人们敲响了警钟,从结合教材、生活、实验、课外活动四个方面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环保渗透教育的策略,力求达到让学
目的:观察在肾内科实习生中采用微信带教实施后的带教效果情况。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1月入肾内科实习的护生24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名,对照组采用
传统的基于机理或局部线性化模型的控制策略不足以解决越来越复杂的控制问题,而神经网络用于控制也存在泛化能力差等缺陷,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将被控对象已知机理和RBF神经网络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清铁蛋白(SF)、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EH患者62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
历史已经证明:技术创新是人类的财富之源、社会发展之本。而技术创新扩散是技术创新成果效应逐步放大的过程,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真正结合的必由之路,对其研究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