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绝大多数处于西南地域,该地域存在复杂的地质条件,工程选址多为山高水深、江水湍急的狭窄地带,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开发设计中,大量使用深埋长大隧洞、超大地下洞室群、高陡边坡、挡水围堰等技术方案,在工期和经济效益的作用下,这些多是在立体交叉作业的情况下实施的。这样的作业模式虽然可以有效解决狭窄场地上布置众多建(构)筑物的难题,但是加大了作业风险,给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系统解决立体交叉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将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的重点。本文以立体交叉作业的安全管理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特点与风险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因工程进度和施工环境变化而导致的风险动态变化规律,以安全学原理为基础,从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出发,设计了立体交叉作业的安全组织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安全管理执行传递机制,最后在这样的传递机制下,提出了危险源控制的模式以及具体的控制措施。同时,本文在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三峡升船机工程为例,展开实证应用研究,在完善立体交叉作业安全管理理论体系的同时,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操作性强的应用指导。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立体交叉作业基本界定、施工特点和危险源分析。界定了水利水电工程立体交叉作业的基本内涵,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立体交叉作业的施工特点,从危险源要素、组织结构、执行传递以及危险源控制四个方面,对立体交叉作业的安全特点和危险源进行了分析。(2)立体交叉作业危险源辨识和评价。提出了如何使用合理的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去分析立体交叉作业下危险源分布状况;从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三个角度分析了立体交叉作业的危险源要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基于LEC-M法的立体交叉作业危险源评价方法,并以三峡升船机埋件工程为例,进行了对比研究。(3)立体交叉作业安全组织结构设计。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立体交叉作业安全组织管理的功能需求和影响因素,确立了作业人员是主导因素;通过分析立体交叉作业安全组织结构的需求,建立了以协调管理沟通计划为核心、“一纵一横”两大管理层面的安全组织结构模式,并设计了安全组织结构的工作流程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4)安全组织结构中的执行传递机制设计。通过界定安全管理执行传递机制的内涵,分析了这种传递机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力学机理的立体交叉作业执行传递模型;分别设计了纵向系统和横向系统两大层面的传递机制,解释了其机制良好运行的基础、保障和关键因素;并以三峡升船机立体交叉作业协调管理机制为例,进行了实证探讨。(5)立体交叉作业危险源控制模式与措施研究。系统阐述了立体交叉作业危险源控制的目标、原则和方法,提出了基于PDCA循环的立体交叉作业危险源控制模式;并以三峡升船机立体交叉作业危险源控制为例,提出了“禁止—优先—避让”的安全管理的思路和具体措施。最后,对全文的工作和成果进行了简要总结,并结合本文的研究情况以及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的发展,提出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