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而环境质量与人们的日常活动休戚相关,严重影响着国民的生活质量。持续恶化的环境污染甚至会拉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民生,政府部门广泛关注环境质量的改善问题,“十二五”期间更是提出了建设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政策目标。那么,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中国的环境质量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国民对目前的环境治理是否满意?以及环境规制的具体治理效果如何?这些都是当前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问题。为了分析环境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本文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至2015年度的微观调查数据为样本,并结合宏观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有序Probit和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回归方法做了如下工作。首先,探索了环境治理成效和环境污染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不同经济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影响结果。其次,区分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即市场型环境规制、命令型环境规制和自愿型环境规制,分别检验了三者对主观幸福感的异质性影响,并且深入探讨了三种环境规制执行效果之间的地区差异性。最后,继续考察了环境规制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论文的实证结果发现:(1)目前的环境质量似乎处于国民可接受范围内,并且越富有的人对环境质量的包容性越高;(2)环境治理成效能够有效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并且其治理效果对经济基础好的群体更有效;(3)市场型环境规制与自愿型环境规制会有效的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而命令型环境规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4)不同地区的环境规制差异明显,其中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自愿型环境规制效果更好,东北地区的命令型环境规制具有更有效的治理成果,而中部地区的环境规制还有待改进;(5)绿色技术创新、就业指标和身体健康状况在环境规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有效的中介传导作用,其中绿色技术创新的效果最好。为了更好的实现“环境-民生”双赢,我国政府应该继续加强环境治理力度和优化环境规制政策工具,致力于改善环境污染和服务更多阶层的群众。各地方政府还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环境规制政策组合,改善正式法规的执行力度和措施手段,并且积极引导公众监督和参与社会环境治理。此外,政府还需加大激励企业绿色创新的力度。论文有图15幅,表25个,参考文献1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