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避难需求变化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模型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iaos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一旦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如果没有有效的灾害应急管理,对城市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灾难。本文研究了在考虑避难需求变化情况下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问题,以期增强城市抗灾能力,减少人员财产损失。1、分析了地震发生后城市居民避难行为的特征,提出了一种估算灾后避难需求变化的方法。首先,分析了工程技术(地质条件和地理环境、地震灾害等级等)、人因(受灾人群的忍耐断水断电的能力和避难选择行为)等因素对应急避难需求变化的影响。其次,根据工程、人因等因素影响,提出了一个估算应急避难需求的方法。最后,以上海市城区为案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与只考虑建筑结构因素的方法在最终的避难人数估计上有很大差异。2、构建了一个考虑避难需求变化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两阶段布局规划模型,并开发一个新型的相对熵-局部搜索混合启发式算法。首先,构建了一个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两阶段布局规划模型。第一阶段先以应急避难场所的总建设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对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进行建模,第二阶段以避难者的总疏散距离最小为优化目标对避难者的疏散分配进行建模。其次,开发了一种相对熵-局部搜索混合启发式算法,能够有效求解大规模整数规划问题,算例结果表明:与最优解的差距控制在5%以内。最后,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提出了一种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方案。3、构建了建设成本最小、避难者生存数量最大的城市应急避难所多目标布局规划模型,开发了一个基于非支配排序的粒子群多目标优化算法。首先,构建了一个同时考虑建设成本最小和避难人数生存数量最大的城市应急避难所多目标布局规划模型。其次,基于帕累托最优策略和可行性规则,开发了一个非支配排序粒子群优化算法。最后,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提出了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方案的一组帕累托最优解。4、构建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两阶段层次布局规划模型,开发了混合相对熵方法和带有“交换”分配的启发式算法。首先,分析了应急避难需求随时间变化的层次性特征,估算了不同层次的最大避难需求。其次,构建了具有嵌套层次结构的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模型和避难者疏散分配模型。再次,开发了求解应急避难场所选址模型的相对熵算法和求解避难者疏散分配模型的“交换”分配启发式算法。最后,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与现行的恒定避难需求相比,考虑避难需求变化的应急避难场所两阶段层次布局规划方案的建设总成本低28.9%、避难者避难期内平均疏散距离小11.9%。
其他文献
本文从安?汉密尔顿的作品入手探讨纤维材料在其作品中的作用、地位、表达效果,以及精神内涵。安?汉密尔顿的作品形式非常丰富,包括行为、装置、影像等。本文主要研究其中涉及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钙调磷酸酶Aα基因(AdCnAα)过表达对缺血/再灌注和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心肌凋亡中的作用及p38MAPK的变化.方法 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别给予Iso(10 μmo
目的:分析责任制护理方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入院后,两组患者均行相同的临
伴随着卫星的发展,体积小、重量轻以及周期短已成为卫星发展趋势。为了满足星载一体化综合电子系统小型化、轻质化、高性能的需求,采用三维立体集成、TSV硅基板等技术将全国
研究目的:对江苏省体育高考生自我控制和应对方式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体育高考生自我控制和应对方式的基本特征,并进一步探明体育高考生自我控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从提升体育高考生自我控制能力的角度,促进其应对技能发展,从而为解决体育高考生在生活、学习上的各种问题提供研究基础。研究对象与方法:选取江苏省2018年扬州大学考点体育高考生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采用《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和《中学生应对方
<正>12月7日~8日,2018《南海学刊》年会在海南澄迈顺利召开。年会由海南省委宣传部指导,海南省社科联(社科院)和海南出版社主办。年会的主题是"改革开放40年与新时代社科期刊
<正>构建名师工作室是大势所趋,是客观环境的硬性要求,是上级主管部门的明确指示,还是学校全面发展、现实生存的需要。在名师工作室的具体运行过程中,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点:关
随着铁路事业的飞速发展,铁路的客货运业务量与日剧增,各种结算方式应运而生,铁路收入管理中的债权债务规模和种类也在逐渐增加。加强铁路运输企业收入管理中的债权债务管理
本文通过马尔科夫链模型来预测不同宣传策略下消费者群体变动情况,进而得出其宣传收益变动状况,以此来分析厂商的宣传策略。
景观建筑小品是城市公共空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满足使用者的基本服务需求,给人视觉带来美的感受,也产生了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设计师应该发掘小品建筑的公共属性,积极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