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伴随着全球服务经济的兴起,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而服务业占比则快速提升,经济结构正不断发生调整。服务经济的兴起与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变革,加之顾客需求更加动态化、定制化,更多的服务作为中间要素投入到生产环节中的各个领域,促使制造业从生产领域向服务领域延伸。这种现象被经济学界称之为“制造业服务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着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对于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制造业服务化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一直以来,我国制造业存在高成本低价值、高耗能低产出的问题,面对全球产业竞争的加剧,凭借廉价劳动力进行低成本竞争已经无法保证我国制造业实现持续发展。要想突破发展瓶颈、走出发展困境,顺应国际趋势进行制造业服务化变革势在必行。与其他国家不同,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推进具有独特的发展特点,因此,必须基于我国制造业发展现实情况进行制造业服务化问题的探讨,这样才能真正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由“中国制造”完美变为“中国创造”。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制造业服务化的各类研究成果,以此为基础对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服务化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首先,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进行了整体界定,并通过与世界其他国家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对比明确了我国当前制造业服务化显现出的不足之处;之后,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选取了五项影响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劳动者素质、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和产业集聚水平,进行了理论层面的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利用2004—2013年10年间我国东、中、西部共27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就五项因素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实际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最后,针对不同因素的影响作用就推动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制造业服务化在国内的研究目前尚且不多,且多从理论角度加以阐述说明,从实证角度对制造业服务化问题进行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对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制造业服务化问题展开实证研究,分析人均GDP、人力资本水平、创新能力、相对生产率和城市化率五项指标对制造业服务化产生的不同影响,可以从实践上作为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服务化进程的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