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取得的迅猛增速被誉为“世界增长奇迹”,但发人深省的是,该成绩是以大量能源耗费和严重环境污染为代价的,长期下去必然会造成我国经济增长疲软乏力,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碳排放问题是各国长久以来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中国受到的国际减排压力愈益增大,我国经济实现低碳转型已迫在眉睫,以较少的二氧化碳排放满足较高的经济增长需求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要义,因此就要在根本把握碳强度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其影响要素对降低碳强度的内在机制和逻辑,并基于此构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体系以降低碳强度,为我国经济发展早日完成低碳转型目标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效的决策参考。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长久驱动力,是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保障。而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因而人力资本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目前学者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本对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环境瓶颈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尤为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已有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不断推行新的人力资本发展战略。因而,有必要深入剖析人力资本在降低我国经济碳强度、推动低碳转型进程中究竟扮演着何种“角色”。对此,本文直接考察人力资本与碳强度之间的作用关系,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高可信度、高可行性和高现实性的政策依据。本文主要从人力资本对碳强度的影响作用以及不同排放强度下人力资本对碳强度的作用差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利用教育收益率法和IPCC核算法分别测算了我国1990-2012年的人均人力资本存量和碳强度,以及2000-2012年30个省份人均人力资本存量和碳强度,以为后文的实证分析奠定数据基础,根据测算结果发现,我国人力资本与碳强度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均具有反向变动特征。然后基于STIRPAT模型构建人力资本和碳强度之间的计量方程,并分别运用面板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全国范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四个样本区域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人力资本水平对碳强度的降低的确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这种影响效果在不同区域具有差异性,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对降低碳强度的作用力度大于中西部地区,尤其与西部地区差距悬殊。为了更详尽地厘清人力资本分布对碳强度分布的不同影响,本文进一步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多维度分析,结果可得,只有全国范围中人力资本的回归系数在所有分为点均显著为负,其他区域中人力资本回归系数均有正有负,甚至出现正负相间的结果。表明不同样本区域在不同分位点上人力资本的参数估计值具有明显的差异,这说明人力资本在“高强度区”、“中强度区”和“低强度区”中对碳强度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大力倡导并强制实行节能减排,为我国于2020年能顺利兑现在国际上的减排承诺打下坚实的前期基础。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缓解能源环境约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作用,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强度、发展低碳经济。因此,在借鉴碳减排成功的国际经验基础上,本文从重视人力资本积累、优化人力资本配置、培养低碳技术人才等方面提出制定我国的低碳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