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ish和Black(1976)将股利政策视为“股利之谜”。Brealey和Myers(1992)等将股利政策列为公司财务的十大难题之一。如何合理的分配股利去向——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一直是上市公司管理者棘手的实际问题之一,也是尚未解决的财务问题之一。其实早在1938年,Williams就揭开了股利理论研究的序幕, Lintner (1956)对股利理论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第一次提出股利分配的理论模型,认为大多数的公司即使是在公司经营业绩欠佳的情况下,都倾向于选择稳定或增加的股利政策。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期末将实现的收益(或利润)在股东之间进行分配的决策。西方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比较稳健;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频繁多变且缺乏连贯性,其制定的股利政策综合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尽量满足各方的需求。本文的研究就是基于此种背景。本文作者结合了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两个视角,从迎合的角度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动机。2003年,Baker和Wurgler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的股利迎合理论把投资者的行为与财务理论相结合,开辟了行为财务的新视角。股利迎合理论认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发布的股利政策取决于投资者的需求,投资者对股利和资本利得的不同追求引发管理者制定相对应的股利政策。Baker在他的论文中首次采用了迎合变量,现在国内学者陆续运用这个变量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行为,本文也是如此。本文选取2007-2009年为研究期间,研究样本只选取了进行内源股本扩张的公司,作者从迎合变量、经营业绩、市场业绩、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特征五个方面,运用多分变量Logistic模型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以不同内部来源进行股本扩张的动机,最后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来判别投资者能否识别股利的不同来源,进而对采用不同股利政策的上市公司产生差别反应。经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相对于股票股利和混合发放,公积转增这种股本扩张方式成本最低,所以如果上市公司仅仅为了迎合投资者的需求就会倾向于公积转增这种方式,其迎合变量最为显著;(2)投资者对于不同来源的股利一视同仁显示投资者可能无法区分股利的不同来源。此外对于投资者来说不管是股票股利还是公积转增都有替代现金股利的能力,与其什么都没有,投资者宁愿喜欢这种形式的股利分配;(3)总体而言,上市公司进行内源股本扩张都是为了迎合投资者的需求。最后作者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局限和不足。本文得出的结论相对于常识有点偏差,但是作者认为还是有参考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