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针对当前中国OFDI的“制度风险偏好”的问题,本文使用2003-2012年中国对132个经济体OFDI区位分布的数据,考察东道国制度质量与OFDI区位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制度风险偏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OFDI更多流向资本密集度低、自然资源更为丰富的区域所造成的一种假象;若控制东道国资本密集度与自然资源丰富程度的影响,“制度风险偏好”消失,并且显著呈现出与主流国际投资理论相符的制度风险规避特征。本文结论在一系列检验中均保持稳健。 其次,针对当前全球储备体系不平衡现象不断加剧的现象,本文根据171个经济体1982-2012年的样本数据,使用面板分位数模型查看各国实际外汇储备选择大幅偏离基于预防性动因的合意规模的现象。研究发现:各国实际外汇储备与外部风险敞口并未很好的匹配,甚至与流动性风险最高的债务风险敝口显著负相关;金融发展水平的异质性、文化差异是导致不同国家之间外汇储备差异巨大的重要原因;选择固定与中间汇率制度、存在汇率低估的国家持有了更多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的“重商主义动机”明显存在。因此,实际储备规模选择并未完全遵循预防性动因的设定,基于预防性动因的合意储备测度规则并未考虑各国金融发展水平、文化以及汇率选择等国家异质性因素,导致了各国实际外汇储备水平大幅偏离理论合意水平。 最后,本文考察国家心理文化对经常账户平衡的贡献。首先,本文从心理文化差异下居民的异质性储蓄/消费行为入手,构造心理文化对经常账户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其次,在61个经济体1981-2011年面板数据的基础上,量化分析心理文化对经常账户持续失衡的贡献。研究发现,心理文化差异确实是当前全球经常账户持续失衡的重要因素:更注重长期偏好、对不确定性容忍程度更高的经济体经历更大的经常账户顺差,反之则经历更大的经常账户逆差;在优势分析中,心理文化对经常账户平衡的解释力超过了财政余额、金融发展水平以及政府冲销干预等因素;在外部平衡评估的分析中,在2012年中美5.06%的经常账户余额差异中,代表长期持续性影响的心理文化因素贡献高达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