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PTE)的CT与DSA的影像诊断学比较、临床资料分析及不同治疗时机的差异对术后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收集2001年7月至2008年8月间在我院行介入手术治疗的肺栓塞患者126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51例,年龄23-75岁,平均51.3岁。在126例患者中,术前及术后均有CT检查的患者29例,占23.02%。所有患者均入院并行介入治疗,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肺动脉置管溶栓治疗的112人从病人出现临床症状到接受介入治疗的时间以2天、6天为界限分为三组,0-2天(A组)共计51人,3-6天(B组)共计40人,6天以后(C组)共计21人。对三组患者肺动脉溶栓时间、三组患者血管开通率进行比较分析。用SPSS11.5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全部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均为α=0.05。实验结果1、CTPA与DSA的影像学比较治疗前后CTPA评分下降明显,P=0.001<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PA评分明显下降,P=0.000<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PA评分与CTPA评分比较,P=0.184>0.05,二者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PA评分与CTPA评分比较,P=0.502>0.05,二者无统计学意义。CTPA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为95.97%,特异度为98.37%,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为98.13%,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为96.49%,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为58.88,阴性似然比(negativeLikelihood Ratio)为0.04。2、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全部126例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经X~2检验,P=0.41>0.05,无统计学意义。3、不同发病时间的肺栓塞患者回顾性临床分析112例患者肺动脉置管溶栓术成功率为100%,治疗后97例(97/112,86.61%)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15例(15/112,13.39%)患者无明显变化。三组患者肺动脉溶栓时间比较,A组(6.33±2.43天)与B组(8.95±3.02天)之间P=0.041<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9.19±2.71天)之间P=0.001<0.05,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相比P=0.742>0.05,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发病时间与血管开通率比较,A组(85.13%)与B组(71.53%)之间P=0.0314<0.05,A组与C组(54.35%)之间P=0.0427<0.05,B组与C组之间P=0.0071<0.05,三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多排CT在诊断肺栓塞方面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再加上重建技术的提高,可以成为临床医生对肺栓塞的首选辅助检查方式。2、肺栓塞的患者逐年增多,并有老龄化趋势,其临床症状、体征复杂多样,有的临床症状、体征与其它的心、肺疾患相重叠,应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注意,在临床工作中保持的PTE的高度警惕。3、发病时间短,治疗及时的病人往往会有更好的血管开通率。另一方面,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压力也会减轻。因此,需要临床工作者快速的明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