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头孢呋辛酸属于第二代头孢菌素,为临床药物头孢呋辛钠和头孢呋辛酯的药物活性组分,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极高的抗菌活性,被广泛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各类感染。目前,我国头孢呋辛钠产品普遍存在稳定性差,在临床使用时易变色的问题,需要亟待解决。头孢呋辛酸是制取头孢呋辛钠的主要原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头孢呋辛钠的质量,而我国目前生产的头孢呋辛酸产品也存在稳定性不好的问题,并伴随产品晶形差、粒度小和产品过滤干燥困难等问题,为此本文对头孢呋辛酸的多晶型及其结晶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以期为生产应用提供相关依据。本文采用不同的结晶方式制备出了头孢呋辛酸的两种新晶型,并对其结构和形貌分别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并利用BFDH模型及AE模型对头孢呋辛酸不同晶型的晶习进行了预测。采用动态法分别测定了头孢呋辛酸在水-乙腈与水-溶剂S二元溶剂体系中的溶解度,并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对上述溶液体系进行分子模拟计算,分析了溶解度出现“潜溶效应”的原因;分别采用Alpelbat模型、λh模型和van’t Hoff模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了关联,并对头孢呋辛酸在上述体系中的溶解热、溶解熵等溶液热力学性质进行了预测与分析。对头孢呋辛酸不同晶型产品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溶剂体系、溶液浓度、温度、溶液pH对于头孢呋辛酸降解速率的影响。采用离线及在线监测手段对头孢呋辛酸晶型I和晶型II的伴随结晶现象进行了研究及分析,确定了伴随结晶发生的溶剂配比范围。通过测定晶型I及晶型II在伴随结晶区域内的诱导期,对伴随结晶的成核及生长机理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头孢呋辛酸不同晶型的转变路线,并采用相变实验确定了晶型I和晶型II在水-乙腈体系中的相转变点。利用在线Raman及PVM对晶型I与晶型II的溶液介导转晶过程进行了监测,并对其转晶机理进行了分析,确定出不同温度下的转晶动力学规律及JMA模型的相关参数,并分别考察了溶剂配比、固体悬浮量和搅拌速率对于转晶过程的影响。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通过系统研究溶剂配比、晶种、温度、加酸量、养晶时间、搅拌速率等操作因素对于头孢呋辛酸结晶过程的影响,开发出了耦合结晶新工艺,获得了其新工艺的优化操作时间表。采用新工艺得到的头孢呋辛酸产品晶体形态好、粒度大,彻底解决了产品过滤困难问题,并且较大程度提高了其稳定性及内在质量,单程收率可达88%以上,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已在生产上应用。上述研究内容尚未见文献上有相关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