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缺血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变之一。脑组织梗死后,大量的神经细胞缺血坏死,最后形成胶质瘢痕。由于成年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不能够再生,因此一旦发生梗死,有功能的脑组织就会减少,这是脑缺血致残的根本原因。糖尿病和脑梗塞二者之间的关系密切,往往合并,且相互影响。
脑缺血损伤可以刺激脑内成熟的间质细胞或星形胶质细胞返回到神经干细胞,重新分化成受损最严重的细胞类型(主要是神经元),从而可能发挥修复和重排神经元网络的作用。然而,脑缺血损伤后仅仅调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进行自我修复的程度是不够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骨髓干细胞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它携带了人体全部基因组,可同时对骨骼肌、心肌和神经系统等受损组织进行修复,而且易于被外源性基因转染,便于基因操作,可用于自体移植。国内外有不少研究者开始进行成体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以及将其应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实验。其中神经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是研究得较多的两种成体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近年来兴起的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尤其是G-CSF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实验和临床研究已初显成效,为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新方法。BDNF可使TrkB的表达上调,阻止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死亡。BDNF能明显减小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梗死面积,增加bcl-2的表达,减少bax的表达,从而通过对凋亡与抗凋亡因子的调节来实现其神经保护功能。此外,神经营养因子在轴突分支的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本研究拟观察经过rhG-CSF干预之后,局灶性脑缺血动物的神经功能和脑缺血周边区BDNF表达的变化,探讨rhG-CSF治疗糖尿病脑缺血的作用。
方法:
选用体重200-250gWistar大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模型,6周后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模型。模型建立后,36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CSF组,每组又分7d、14d和21d三个时间点,每一时间点均为6只大鼠。rhG-CSF干预组术后每日颈部皮下注射rhG-CSF50μ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Chen等[12]制定的神经功能评分标准(modifledmeurologicalseverityscores,mNSS)分别于术后1d、7d、14d及21d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各组于术后7d、14d、21d分别取6只大鼠进行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蛋白的表达。
结果:
手术1,7,14,21d干预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7.67±0.59,4.83±0.75,3.00±0.63,1.33±0.52,对照组分别为7.72±0.57,6.33±0.52,4.66±0.52,3.33±0.82,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P<0.01)。干预组梗死边缘区的BDNF免疫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脑缺血7d、14d、21d缺血周边区BDNF蛋白免疫阳性细胞光密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增加糖尿病脑缺血之后梗死边缘区BDNF的表达。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改善糖尿病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