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对敦煌莫高窟各个时期的菩萨和敦煌莫高窟中隋至五代的供养人画像和传世画作中描绘的隋唐及五代的世俗女性衣着中披帛的研究,再次证明了莫高窟是东西文化相互融合发展而成的。敦煌莫高窟中的佛教造像和画像不但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基本,还进行了很多方面的发展。敦煌莫高窟各个时期的佛教人物和世俗人物所著披帛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本论文从缠绕方式、色彩、图案、搭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莫高窟各个时期的菩萨和隋唐五代时期世俗女供养人以及传世画作中描写隋唐五代世俗女性的衣着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的第一部分辨析了几种与披帛形式相近,容易引起歧义的衣着形式,将出现在文献中的对同一衣着的不同阐释和不同衣着的同一阐释都结合实例,进行辨析,认为披帛、络腋、僧祗支、大巾等是不同形制的衣着,它们互相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而络腋与罗衣、天衣、锦巾等是不同专家对同一种服装形制的不同称谓,其实是同一样东西。 第二部分,研究了敦煌莫高窟中隋唐及五代时期供养人画像中的世俗女供养人以及故事画和经变画中的世俗女性披着披帛的形象,并与传世的隋唐五代绘画作品和以往的研究文献对照分析,对世俗女性所著帔帛的色彩,形制,缠绕方式,搭配,图案和质地都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研究了敦煌莫高窟各个历史时期菩萨披着披帛的形象(以菩萨为主),对菩萨所著披帛的色彩、形制、缠绕方式、搭配、图案和质地都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印度佛教造像和世俗画像中的服饰资料,判断出现在敦煌莫高窟中的佛教人物造像和画像中身着披帛的形象,哪些是源于印度,哪些是当地工匠在此整础上结合中原服饰的再创造。 本文还有专门一个节对莫高窟各个时期的菩萨壁画造像的衣着的源流进行了讨论。一直以来理论界均认为印度佛教文化是吸收、融合希腊、罗马宗教文化产生的结果,印度佛教造像中的服装也来自希腊和罗马世俗人物的衣着。莫高窟北朝时期的菩萨造像的披帛的穿着方式与古代希腊人的“希玛纯”的穿着样式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再一次映证了这一观点。而在希腊罗马的服装中也有披帛的影子,但在菩萨、飞天等佛教人物形象由印度传入中国后,其衣着逐渐向“中国化”演变,菩萨的披帛的披着方式,面料、图案都有比较显著的世俗化特征,这种造型与当时的俗人的衣着是十分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