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菩萨披帛及隋唐五代世俗女性披帛研究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xiangqiuli86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对敦煌莫高窟各个时期的菩萨和敦煌莫高窟中隋至五代的供养人画像和传世画作中描绘的隋唐及五代的世俗女性衣着中披帛的研究,再次证明了莫高窟是东西文化相互融合发展而成的。敦煌莫高窟中的佛教造像和画像不但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基本,还进行了很多方面的发展。敦煌莫高窟各个时期的佛教人物和世俗人物所著披帛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本论文从缠绕方式、色彩、图案、搭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莫高窟各个时期的菩萨和隋唐五代时期世俗女供养人以及传世画作中描写隋唐五代世俗女性的衣着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的第一部分辨析了几种与披帛形式相近,容易引起歧义的衣着形式,将出现在文献中的对同一衣着的不同阐释和不同衣着的同一阐释都结合实例,进行辨析,认为披帛、络腋、僧祗支、大巾等是不同形制的衣着,它们互相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而络腋与罗衣、天衣、锦巾等是不同专家对同一种服装形制的不同称谓,其实是同一样东西。 第二部分,研究了敦煌莫高窟中隋唐及五代时期供养人画像中的世俗女供养人以及故事画和经变画中的世俗女性披着披帛的形象,并与传世的隋唐五代绘画作品和以往的研究文献对照分析,对世俗女性所著帔帛的色彩,形制,缠绕方式,搭配,图案和质地都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研究了敦煌莫高窟各个历史时期菩萨披着披帛的形象(以菩萨为主),对菩萨所著披帛的色彩、形制、缠绕方式、搭配、图案和质地都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印度佛教造像和世俗画像中的服饰资料,判断出现在敦煌莫高窟中的佛教人物造像和画像中身着披帛的形象,哪些是源于印度,哪些是当地工匠在此整础上结合中原服饰的再创造。 本文还有专门一个节对莫高窟各个时期的菩萨壁画造像的衣着的源流进行了讨论。一直以来理论界均认为印度佛教文化是吸收、融合希腊、罗马宗教文化产生的结果,印度佛教造像中的服装也来自希腊和罗马世俗人物的衣着。莫高窟北朝时期的菩萨造像的披帛的穿着方式与古代希腊人的“希玛纯”的穿着样式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再一次映证了这一观点。而在希腊罗马的服装中也有披帛的影子,但在菩萨、飞天等佛教人物形象由印度传入中国后,其衣着逐渐向“中国化”演变,菩萨的披帛的披着方式,面料、图案都有比较显著的世俗化特征,这种造型与当时的俗人的衣着是十分相似的
其他文献
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是近年来我国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试图以我国的社会转型为历史背景,从经济与道德关系的角度,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道德失范问题进
<正>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自古以来就对"心"的范畴有着独特的认识。从文字的起源来考察,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之中就已经出现了以指人的内心思维活动、精神意识以及道德观念等多种
<正>《神仙传》中记载:有一次汉武帝上嵩山,至山顶,忽见眼前一人,身高二丈,耳长垂肩,仙风鹤须,气度不凡。帝急忙屈万乘之尊,上前施礼并问道:"仙者是何方人士,怎么会来到这里?
期刊
以菌丝体生物量及发酵液中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含量为指标对白灵菇产胞外多糖的液体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适碳源是麦芽糖,最适氮源是酵
论述了核桃蛋白质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核桃的成分,核桃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核桃蛋白质的分离,核桃蛋白质的功能性等内容;此外,就核桃蛋白需深入的研究方面也进行了讨论。
进水组分是模型的输入项,对于ASM系列模型的稳态和动态模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基于不同的测试原理,国内外的研究者曾提出过不少模型组分的测试方法,但是大多数测试方法比较
物流配送是物流活动中直接与消费者相连的环节。在物流的各项成本中,配送成本占了相当高的比例。配送车辆优化调度管理的合理与否对配送速度、成本、效益影响很大,是物流配送
导弹舵机是导弹飞行系统的执行机构,它直接关系到导弹的打击精度。本文针对导弹舵机的高性能位置伺服要求,设计了一套基于TMS320F2812 DSP的全数字导弹舵机伺服系统,同时分析
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日益凸显。从世界经贸角度来看,它确实给各国发展带来了外部动力。中国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因势利导、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胡桃楸中胡桃醌的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超声波作用时间、液料比、超声波功率和超声温度为影响因子,应用CCD(中心组合)进行4因素5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