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细根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器官,由于细根生长快、寿命较短,在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碳循环和养分归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地上相比,土壤等地下的生态环境更为复杂,细根为适应土壤物理阻力、水分、养分获取等方面需求,其功能性状特征(functional traits)与叶片明显不同。根系生态学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便已出现,近年来在细根分级基础上,对解剖结构、形态、养分含量等性状特征进行了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根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器官,由于细根生长快、寿命较短,在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碳循环和养分归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地上相比,土壤等地下的生态环境更为复杂,细根为适应土壤物理阻力、水分、养分获取等方面需求,其功能性状特征(functional traits)与叶片明显不同。根系生态学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便已出现,近年来在细根分级基础上,对解剖结构、形态、养分含量等性状特征进行了研究。但是,把细根的菌根侵染、系统发育谱系整合在一起,分析不同树种细根功能性状的差异还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在湖南省长沙县大山冲森林公园的天然次生林中采集20个常见树种的细根,对细根进行分级,测定1~3级细根的的细根功能性状,包括形态指标、解剖结构特征、养分含量以及菌根侵染程度等。对其功能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皮尔森相关性以及系统发育独立对比。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不同菌根类型不同根序的各指标参数,分析它们各性状的种间变异规律;研究菌根真菌与物种营养吸收策略之间的关系;研究20个代表树种功能性状与其系统发育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根的功能性状在不同树种和根序间具有显著差异。随着根序的增加,根C含量、根直径、根组织密度、皮层厚度和中柱直径显著增加,而根N含量、比根长、根比表面积和菌根侵染率显著减少。将物种按照菌根侵染真菌类型分成外生菌根(EM)树种和丛枝菌根(AM)树种,表现为EM树种各级细根的根C含量、平均直径、平均比根长、平均根比表面积以及根皮层厚度均低于AM树种,两者的根N含量相近,EM树种各级细根的根组织密度和中柱直径高于AM树种;(2)中柱直径与EM和AM树种的菌根侵染率均无相关关系。AM树种的菌根侵染率与根N浓度、根直径、皮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根C含量、C/N比、比根长、比表面积、根组织密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EM树种的菌根侵染率与比表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根组织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根系功能性状在不同的系统发育谱系位置间有差异。化学性状与形态性状之间几乎无显著相关,与解剖性状以及菌根真菌侵染显著相关;形态性状与解剖性状之间呈现极显著相关,但与菌根真菌侵染不相关;许多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在去除系统发育信号后显著性减弱甚至消失。根N含量与直径、比根长还有皮层厚度这类属于资源获取策略的性状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直径或皮层厚度在1级根时表现出了比1-3级根时更强的显著系统发育信号,表明这类性状受系统发育的约束,别的性状系统发育信号不显著;(4)功能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三个主要的维度,第一个维度上主要分布的是资源获取-保存策略的性状,如比根长、比表面积、皮层厚度、菌根侵染率,第二维度则是直径和根组织密度,养分在第三个维度上。
其他文献
杨木是我国三大速生树种之一,种植面积广、资源丰富,但速生杨木存在材质松软、物理力学性能不佳等缺陷,严重制约了其应用领域与使用范围。本文以速生人工林杨木为研究对象,采用硅酸钠和聚乙烯醇改性剂对其进行分步真空-加压浸渍改性处理,系统研究了硅酸钠和聚乙烯醇浓度、改性处理工艺等因素对杨木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了优化的杨木聚乙烯醇-硅酸钠改性工艺,探明了杨木聚乙烯醇-硅酸钠改性机理,研究成果能为杨木绿
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是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全球碳循环。其中较为活跃、更容易被利用的是活性有机碳如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易氧化有机碳(Easily oxidized organic carbon,EO
茎蜂科Cephidae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广腰亚目Symphyta,目前全世界已知有25属170种。很多茎蜂都是植食性害虫,因此研究茎蜂的系统发生关系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茎蜂科传统形态分类学研究虽已基本完成,但目前已有的分子数据较少,其系统发育关系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本研究采用二代测序法对7属8种茎蜂的线粒体基因组以及8个单拷贝核基因进行了测序,分别结合NCBI上已发表的13种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现代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研究土壤—微生物—胞外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理解生态系统限制性养分元素和“内稳态”等问题。目前有关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而对微生物生物量和胞外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较少,特别是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胞外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仍少见报道。在位于亚热带的湘中丘陵区,选取地域相邻,立地条件基本一致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与自然环境接触和释放身心压力的重要场所。但当前对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及其经济价值评估的研究较多,但对城市森林环境恢复性方面的效益进行衡量的关注较少。因此,本研
土壤种子库是存在于土壤表面与土壤中全部种子的总和,它在湿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南洞庭湖杨树清理1a、2a后的迹地和杨树未清理洲滩(ck)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恢复年份、不同季节土壤种子库物种结构、多样性及其与地上植被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探讨南洞庭湖杨树清理迹地土壤种子库在植被自然恢复中的潜力,了解洞庭湖汛期对杨树清理迹地土壤种子库及其地上植被恢复的影响,为研究洞庭湖湿地生
我国木材资源匮乏,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推行木材节约和代用。油茶果壳储量丰富但未得到合理的利用,研究开发油茶果壳这一非木质化资源,不仅节约资源且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环境。生物质材料的细胞组成、形态以及排列方式往往决定着材料的各种性能。本研究主要对不同生长时期油茶果壳的木质化细胞的微细结构进行研究,以期提高油茶果壳的附加值的利用。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微观观察结果表明:油茶果壳中主要包含石细胞、
叶蜂属Tenthredo L.全世界已知1000余种,是膜翅目(Hymenoptera)原广腰亚目(Symphyta)叶蜂科(Tenthredinidae)中最大的属级类群,中国已知种类321种,其中红环叶蜂种团Tenthredo pulchra group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均有分布,欧洲地区有广泛分布。论文简单介绍叶蜂属和叶蜂属红环叶蜂种团的形态特征;详细总结了红环叶蜂种团的分类研究历史与
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碳水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促进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系统、气象梯度观测系统和水文观测系统对碳水通量及其组分的定位观测数据,结合文献资料和数学模型,研究了 2008~2019年会同杉木人工林碳水循环各组分在年和年际尺度上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了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和碳水分配特征,为
受气候强烈影响的树木死亡会影响森林结构,动态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但是,现有研究仍然缺乏不同冠层和胸径树木死亡对气候响应的大尺度范围的综合分析。在这里,本研究利用2012-2017年的森林资源清查和分析数据,分析样地的死亡率及树木死亡原因,并对不同冠层和胸径树木的死亡模式进行研究。进一步结合气候数据分析气候如何影响树木死亡。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树木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格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