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的差距不断扩大,控制和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内容。为此,国家制定了很多政策,西部大开发就是其中之一。西部大开发自2000年开始实施,至今已有10年。在这10年的时间里,西部大开发政策虽然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否缓解了全国和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距,如果缓解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那么它是通过哪些因素发生作用的,这些因素对全国和西部地区的影响有何不同之处;如果没有缓解或是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要回答这些问题,就离不开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研究。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问题,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由于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人均资本存量较少的落后地区会因较高的资本收益率要比人均资本存量较多的发达地区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会追赶上经济发达地区,区域间的人均产出会趋于均衡,最终呈现出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特征。针对新古典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外生化处理的缺陷,新经济增长理论在将技术进步内生化的过程中,对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收敛论提出了质疑,认为规模经济使投资收益不会出现报酬递减的倾向,从而经济增长收敛的性质趋于消失。新经济增长理论在质疑收敛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能促进低收入国家或地区加快经济增长、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基于以上两种经济理论,西部大开发政策效果可以从区域经济收敛性的角度去考察,因此,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也就变为:西部大开发政策是否促进了全国和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增长的收敛,它是通过哪些因素促进这种收敛的。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本文立足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按一个较为清晰的逻辑思维框架,以较为规范的经济学和统计计量分析研究范式,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有所发现。本文按照上述研究思路,首先对研究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再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对本文研究中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计量模型进行了说明和介绍,从而为本文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从实证角度,对西部大开发政策对于我国以及西部地区经济收敛性的影响进行定量测度和定性分析,研究造成区域间经济增长差异的各种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究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最后得出结论:第一,从全国范围来看,2000年以前,不存在σ-收敛和β绝对收敛性,可是却表现出β条件收敛性特征,只是收敛速度很小;2000年后,各个省区间表现出显著的σ收敛和β收敛,而且收敛速度明显提高,这说明西部大开发政策通过改变影响区域经济收敛性的一些因素包括人力资本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化进程以及外贸水平有效的促进了全国区域间的经济收敛,从而缩小了东西部地区间的差距,达到了预期效果;第二,就西部地区内部来说,2000年以前的某一段时间内,西部地区表现出了σ收敛性,而且在整个时间段内也表现出了β收敛性,但是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之后,这种收敛性却消失了,转而呈现出发散的趋势,这说明西部大开发政策在促进西部地区内部经济收敛性方面所取得效果有限;第三,西部大开发政策主要通过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工业化程度等三个影响因素促进全国各地区间以及西部地区内部的经济增长的。本文共分五章,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是绪论。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及行文结构,并介绍了本文的几点研究特色。第二章是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先是理论基础研究,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中有关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问题的基础理论,进行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总结了它们之间存在的争论之处及对本文研究的一些启示。再是对研究现状的介绍,围绕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这个话题,对现有一些代表性的观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后指明了本文所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三章是研究方法和模型。这部分围绕本文的研究目的,在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文在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和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和论证。研究方法上,主要使用了σ指数检验法和面板数据模型。模型设定上,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形成了本文检验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研究方法,并推导出相关模型——β绝对收敛模型和β条件收敛模型,这样就为本文的实证研究奠定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是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对研究资料的来源与初步处理,为剔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计算了1990-2009年间全国各省市以1990年为基期的人均GDP平减指数,并说明了指标选取的原则和计算过程。然后,采用描述统计法、σ指数分析法和β收敛分析法对西部大开发政策对于全国以及西部地区经济收敛性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定量测度和定性分析,研究了造成全国以及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增长差异的各种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究了这些影响因素的内在作用机理,并比较了各种影响因素对于全国和西部地区经济中增长的不同作用,这为旨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五章是基本结论和政策启示。本章简要概括了第四章实证分析得到的研究结论,并结合研究中的相关发现,提出了对控制和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几点启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研究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研究内容上: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通过1991-1999和2000-2009两个时间段的对比分析,对西部大开发政策对于全国以及西部地区内部经济收敛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由于以前对西部大开发政策效果的研究主要是评估西部大开发政策有没有促进全国经济增长差距的收敛性,而没有探讨西部大开发政策对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本文想在这方面弥补一下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因此本文不仅分析了西部大开发政策对全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的影响,还探析了西部大开发政策对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可以说所作的研究更加全面。研究方法上:(1)采用基于β收敛性分析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研究。前人的研究多数使用的是截面数据回归模型,使用面板数据模型的较少。由于面板数据不仅能反映某一时期各个个体数据的规律,还能描述每个个体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集合了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的共同优点,使得研究者在控制个体行为差异方面获得了更大的灵活性,并且能给研究者提供大量数据样本,这样也就增加了自由度并减少了解释变量之间的共线性,从而改善了计量经济模型的有效性,因此本文采用基于β收敛性分析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研究。(2)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多层次立体式研究。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以前的研究按其分析方法不同大概可分三类:一是描述统计分析法;二是综合评价分析法;三是计量分析法。大部分研究只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研究方法,因此所得的结论可能说服力不强,本文将这三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通过对比分析,深入探讨西部大开发政策对全国以及西部地区内部经济收敛性的影响,期望能够得到可信性更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