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下腔静脉逆灌注和门静脉顺灌注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2、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逆灌注及顺灌注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两者术后对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1、实验一:SD大鼠随机分成顺灌注组、逆灌注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在阻断门静脉及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后,灌洗液采用经门静脉灌入、经肝下下腔静脉流出的方法灌洗肝脏,肝脏灌洗成土黄色后,再依次解除血管阻断恢复肝脏血供,完成自体肝脏在体原位肝移植。其中顺灌注组解除血管阻断时先开放门静脉,使门静脉血顺行灌注肝脏后,再开放下腔静脉;逆灌注组解除血管阻断时先开放下腔静脉,使下腔静脉血逆行灌注肝脏后,再开放门静脉;假手术组只分离出门静脉、下腔静脉,不阻断血管和灌洗肝脏。建立模型,统计手术时间和存活率,术后12h、1天、3天、7天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含量,术后12h、7天每组随机抽取大鼠处死行肝脏病理检查。2、实验二:SD大鼠随机分成顺灌注组、逆灌注组和假手术组。同实验一建立模型后,术后6h、12h、24h每组随机抽取大鼠处死,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肺干湿重比值、肺组织髓过氧化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肺组织病理检查。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法、成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逆灌注与顺灌注模型的建立和观察逆灌注组、顺灌注组和假手术组模型建立手术时间分别为(39.00±2.50)min、(39.50±2.00)min和(39.00±1.00)min,存活率分别为93.3%(14/15)、86.7%(13/15)和100%(15/15)。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12h、1天、3天逆灌注组和顺灌注的ALT、AST、TB值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顺灌注组比较:术后12h、1天逆灌注组的ALT、AST、TB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顺灌注组与逆灌注组术后12h的ALT、AST、TB值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组织HE染色:术后12h,顺灌注组和逆灌注组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水肿变性,肝窦扩张,中央静脉扩张,汇管区小叶间静脉扩张、淤血,炎症细胞浸润;假手术组未见明显异常。术后7天各组均未见明显异常。2、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逆灌注对急性肺损伤的影响与顺灌注组比较:逆灌注组术后6h、12h的PH值、PaO2、肺干湿重比值较高,而肺组织MPO活性、MDA含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两组间在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组织TNF-α含量逆灌注组术后6h、12h、24h均显著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脏组织HE染色:术后6h、12h、24h,逆灌注组、顺灌注组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肺泡结构破坏,肺泡腔扩张、肺泡融合,肺泡上皮增生、肥厚,肺泡间隔增厚,小静脉、毛细血管充血、淤血,炎性细胞浸润。其中术后6h、12h表现较重,而术后24h较轻。同时显示逆灌注组肺脏组织病理损伤表现较顺灌注组轻。【结论】1、经门静脉灌洗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顺灌注与逆灌注模型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术后存活时间长,同时根据模型制作方法及术后肝功能及肝脏病理变化特点,推测应与异体肝移植的术后变化有相类似之处,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研究除免疫排斥外肝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或器官受损等方面的动物模型。2、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顺灌注组和逆灌注组术后早期均存在急性肺损伤,其中术后6h和12h表现较严重,术后24h肺损伤减轻;逆灌注比顺灌注急性肺损伤的损伤程度要轻。为临床进一步开展应用逆灌注法肝移植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