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源抗HBsAg抗体Fab段及dsFv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ha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体技术经历了第一代抗体——血清多克隆抗体,第二代抗体——单克隆抗体,又发展到第三代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基因工程抗体技术具有多方面的发展潜力,这一技术能够避开免疫而直接获得抗体,特别是人源抗体,这为人源抗体的生产及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我们首先应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筛选人源抗HBsAg噬菌体抗体,获得了一株亲和力较高的人源抗HBsAg噬菌体,酶切分析发现其具有完整的重链基因,但轻链缺失。利用全自动测序仪测定了其重链基因序列,经分析说明获得的人源抗HBsAg噬菌体重链基因可变区(VH)属于人VHⅠ亚群。并用ELISA及竞争抑制试验测定了其活性及特异性,证实此抗体片段仍具有较好的抗原结合活性和特异性。为了提高抗体的亲和力,我们进行了链替换试验:将PCR扩增的人抗体轻链基因,插至已克隆有人源抗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体重链Fd基因的噬菌粒中,构建成轻链替换文库,经亲和淘洗,从该文库中筛选出了与重链Fd基因相匹配的轻链基因。链替换后,噬菌体抗体(phab)的ELISA光吸收值(A)从0.72±0.02提高到最高为1.24±0.10,说明其亲和力得到了提高。抑制实验证实,所筛选出来的phab具有抗HBsAg的特异性。序列分析了ELISA光吸收值(A)最高的5株phab的轻链基因,结果表明,3株K链的碱基序列基本一致,属VkⅢ亚群;2株λ链的基因序列相同,均属VλⅠ亚群。高效表达是基因工程抗体走向临床的关键问题之一,我们进一步将抗HBsAg抗体的轻链(L)和重链Fd段基因,分别克隆于pET20b质粒中并分别转化到大肠肝菌BL21(DE3),IPTG诱
其他文献
日本大肠癌研究会基于日本多年的结直肠癌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研究成果,于2018年出版了第9版《大肠癌处理规约》,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8版TNM分期基本保持协调一致。参考大量临床研究结果,2019年版《大肠癌治疗指南》对结直肠癌内镜、外科、药物治疗领域进行了全面修订。《大肠癌治疗指南》审慎地推广新的治疗手段和治疗模式,既与国际相接轨,又保留日本治疗特色,充分贯彻多学科团队协作,体现规范化治疗和精准治疗
研究背景及目的 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及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异常生长及增殖。成熟动物体内的VSMCs可表达一系列收缩蛋白、离子通道及信号分子,这些蛋白对于VSMCs的首要功能——收缩是必需的。然而,在各种损伤性刺激的作用下,VSMCs可以去分化,由静止的收缩表型向增殖能力明显加强的合成表型转换。了解VSMCs发育及分化的过程不仅有助于阐明如何在心血管
目的探究鞘内给药联合万古霉素静脉注射治疗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20年9月北京房山区第一医院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为48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万古霉素,观察组给予鞘内给药联合静脉注射万古霉素,对比2组治疗效果、蛋白定量、白细胞、葡萄糖、颅内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2组患者蛋白定量、白细胞
在过去的10余年时间里,人们对 “自身免疫”的认识日趋深入。研究发现,自身反应性细胞不仅存在于自身免疫病患者,也存在于正常机体;应用某些自身抗原免疫,通过增强或扩大某些自身免疫反应,对一些疾病(自身免疫病、损伤修复)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这表明,“自身免疫”并不等同于“自身免疫病”,源自生理状态下的某些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对机体发挥着有益的作用。 以往研究表明:作为生理性自身免疫反应的组成成分,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已成为困扰全球人口健康的一大问题,超过1.7亿人有HCV感染。HCV感染后85%将发展为慢性,约20%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肝病。到目前为止尚无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切实有效的疫苗来预防感染和寻求新的治疗途径。 长期以来,HCV核蛋白作为抗HCV疫苗的备选抗原一直受到关注。DNA免疫研究揭示编码HCV核蛋白的DNA
"三道"慢行系统在上海高密集度空间的改造类项目中需要突破较多的空间限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虹口滨江段的"三道"慢行系统分为:概念界定、规划选线、贯通实施、景观资源利用模式、技术标准5个主要方面。"三道"慢行系统包含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3种类型,上海虹口滨江段的"三道"贯通的前提是消除空间和管辖权不同上的阻碍,关键是制定了科学的"三道"选线工作和因地制宜地设计出骑行、跑步、漫步3种路权的3种组合
城市更新是我国“下半场”城市化的主要工作。“上半场”城市化中,城市空间快速蔓延扩张,大量建成区忽视环境品质,遗留形成局部空间无序、风貌杂乱、活力不足、生态空间缺失、公共服务不健全等种种问题。当下环境品质提升、更新转型发展成为必然,剖析此类品质问题与探索完备科学的更新方法势在必行。本文以空间品质问题为导向,采用文献研究、系统归纳演绎等方法,在总结整合已有理论、实践的基础上,借鉴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
背根节神经元是感觉传入的第一级神经元,其胞体发出的轴突分为两支:外周突伸向外周组织其末梢结构接受外界感觉信息;中枢突负责将已编码的刺激信息传入中枢。除了末梢结构以外的外周突部分与背根节神经元的中枢突一起称为初级传入纤维。脊髓背角是源于DRG神经元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止并与位于脊髓背角的中枢神经元形成突触的区域。这一区域在躯体感觉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中继及处理感觉信息的作用,故透彻地研究初级传入纤维与脊髓背
不同的细胞的功能之所以不同,是由于执行其功能的蛋白质有所不同。研究两种处于不同状态的细胞在蛋白质方面的差异将有助于了解差异蛋白及其相应基因的功能,进而解释细胞及生物体的有关生命活动现象,此外,分离与疾病相关的蛋白或基因也将会有巨大的临床及商业价值。因而寻找细胞间的差异蛋白及其基因成为近年来颇令人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目前有关的差异显示(differential display)技术大部分是在RNA水平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约50%~80%发展成慢性,迄今无特异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传统的病毒疫苗(减毒或灭活),含有完整的病毒蛋白质,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为主,难以有效诱导产生HLA-I限制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HCV基因变异很大,单纯体液免疫可能无法保护或清除病原体感染;而应用LAK细胞,CD3-AK细胞等过继免疫又难以维持持久。可见,对基因变异病毒感染的防御,必须是诱导产生交叉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