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椎不稳症是引起下腰痛的重要原因,腰椎融合术在腰椎稳定性的重建中占有重要地位。椎间融合术以其融和率高,术后即刻稳定性良好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腰椎不稳症的治疗,而椎间融合器及界面融合技术的发展,使腰椎椎间融合的内容不断丰富,但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本研究首先对应用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其远期疗效并就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我们使用了一种新型的解剖型表面微孔钛涂层融合器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前瞻性研究;针对腰椎不稳多发生在骨密度有不同程度降低的中老年人并容易发生术后融合器松动,沉降的特点,我们就骨密度及终板的处理对融合节段术后初始稳定性及融合界面抗压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生物力学的测试;同时,我们还将一种新型的羟基磷灰石-蚕丝蛋白复合材料作为自体骨移植的替代物进行了动物实验,观察其成骨能力以及临床应用的前景。第一部分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远期疗效随访目地:探讨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1996 至2003 年间因腰椎不稳症而在我院行椎间融合术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例66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内容包括:(1)影像学评估:测量项目包括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融合节段前凸角,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率以及过伸过屈应力位片椎体间角度活动域并观察其融合情况;(2)临床疗效评估:分别采用JOA 评分法和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对手术的远期疗效进行评定。结果:随访时间18 个月~70 个月,平均26 个月。融合成功者49 例,融合率74.3%。术后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得到恢复,过伸过屈位片椎体间活动域减小,但腰椎前凸角及融合节段前凸角未有明显恢复。疗效评定结果恢复率(JOA)为70.6%(ALIF 组)及72.9%(PLIF 组),ODI 较术前明显改善。但在末次随访时,部分病例出现融合器的沉降,椎间隙高度再次丢失,同时出现神经症状。11例发生了融合器的下沉(16.6%),融合器向后脱入椎管并再次手术治疗3 例(4.5%)。结论:(1)腰椎椎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手段;(2)以上病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