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GH型垂体腺瘤患者MRI、血内分泌激素与激素免疫组化点及其相互关系,初步揭示GH型垂体瘤发病的病理免疫反应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我科采用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84例GH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1)使用多田公式法(xyz/2)计算肿瘤体积(v);运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术前基础血内分泌激素水平,术后5天及4周进行血生长激素(GH)动态测定,了解术前术后GH的变化规律,寻求判定肿瘤治愈缓解标准的时间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腺瘤内各种激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析肿瘤内分泌激素免疫反应表达规律及其与临床内分泌激素水平、肿瘤生物学行为及肿瘤大小的关系。(2)比较分析继发与不继发糖尿病的GH型垂体瘤患者临床资料的不同,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H型垂体瘤患者继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结果(1)以肢端肥大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垂体腺瘤患者无明显性别差异,男:女=1:1,好发于41-50岁的中年人,肢大发病至就诊时间集中在6-10年。GH病理免疫反应平均光密度(AOD)值高于泌乳素(PRL)、促卵泡激素(F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黄体生成素(LH)(P分别=0.047、0.000、0.000、0.000),GH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肿瘤内分泌激素免疫反应阳性表达数量依次为GH62例(74%)、PRL36例(43%)、TSH23例(27%);常见表达类型依次为GH 23例(27%)、GH+PRL 16例(19%)、PRL+TSH 8例(10%);GH、PRL病理免疫阳性率、血液激素水平升高率及临床表现阳性率分别为74%、99%、100%及43%、1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024,P=0.000);TSH、ACTH、FSH、LH病理免疫阳性率分别为27%、18%、10%、8%,但临床内分泌激素测定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术前、术后5天及术后4周血G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120,P=0.000);术后5天GH[(11.64±5.83)ng/ml]与术前血GH[(51.14±36.01)ng/ml]相比快速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术后4周血GH[(5.46±4.25)ng/ml]仍然继续下降,但下降速度变慢,与术后5天血GH下降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1)。(2)MRI显示肿瘤可突破鞍膈向鞍上生长、突破鞍底向蝶窦内生长,鞍下侵犯指数[(2.35±0.69)cm]明显高于鞍上侵犯指数[(0.66±0.2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28,P=0.000)。术前基础血清GH水平[(35.06±26.68)ng/ml]与瘤体大小[(7.98±5.24)cm3]、肿瘤GH免疫反应AOD值(0.395±0.383)相比无明显相关性(分别为r=0.117,P=0.144;r=-0.076,P=0.555),瘤体大小与GH免疫反应AOD值相比亦无明显相关性(r=-0.066,P=0.609)。(3)继发和不继发糖尿病的GH型垂体瘤术前血GH分别为(42.83±8.70)ng/ml、(38.91±36.46)ng/ml(t=5.253,P=0.031);促甲状腺激素(TSH)免疫反应阳性率(70%)明显多于不继发者(14%)(x2=23.971,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发病时间、术前血GH水平及TSH免疫阳性Exp(B)和P值分别为0.212、1.160、93.392和0.010、0.004、0.002,Exp(B)最大者为TSH免疫阳性。结论(1)GH型垂体腺瘤MRI表现有明显的向蝶窦内优先侵犯生长的趋势,为该病由影像学诊断向内分泌学功能诊断提供了参考。(2)可以参考术后4周的血GH水平作为评判手术治疗效果的时间窗。(3)GH型垂体腺瘤GH、TSH免疫表达强度均高于其他内分泌激素,GH、TSH、PRL免疫阳性数量多于其它内分泌激素,GH、GH+PRL、PRL+TSH为常见病理免疫反应类型,肿瘤细胞分泌的TSH、PRL参与了肢大患者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4)GH免疫表达与血内分泌激素水平及临床表现具有良好的相符性,但GH术前基础血水平、病理免疫反应强度及瘤体大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反应了GH型垂体腺瘤病理免疫反应与血内分泌激素水平及影像学表现之间既相互联系又错综复杂的关系。(5)肿瘤发病时间、术前血GH水平及TSH免疫阳性是GH型垂体瘤继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肿瘤TSH免疫阳性是主要因素,肿瘤分泌的TSH参与了GH型垂体瘤继发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具体的调控机制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对于TSH免疫阳性的GH型垂体瘤患者既要关注其发展为糖尿病的可能,又要加强随访,关注其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可能,以达到对该病的早期发现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