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来自不同生态区域的苎麻野生种质30份,地方栽培品种8份,运用同工酶技术和RAPD、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苎麻野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同工酶分析结果显示:38份材料共检测到146条酯酶同工酶谱带,统计表明每个栽培种产生酶带数7~9条不等,野生种产生酶带数1~5条不等。共有21条酶带类型,迁移率在Rf0.381~0.835之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材料间相似系数在0.429~1.00之间。在相似系数0.79水平处,可以将材料分为5大类群。2.RAPD-PCR反应体系的优化,从差别较大的苎麻属栽培种和序叶苎麻种中各选一个材料的DNA为模板,对RAPD扩增体系进行双重正交优化,优化后的RAPD-PCR反应体系适合于众多苎麻属植物。25ul反应体系中,引物浓度为0.75umol/L;模板DNA的用量为150ng;Mg2+浓度为2.1mM;dNTP浓度为0.2mM;Taq酶用量为1.5U。扩增程序为:先94℃变性4min,再94℃变性45sec、37℃复性45sec、72℃延伸90 sec共36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4℃保存。3.利用RAPD和ISSR两种标记对38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统计表明:31条RAPD引物,扩增出358条带,平均产出率11.5条带/条引物;而18对ISSR引物共扩增出266条带,平均产率14.8条带/条引物。对该结果分别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0.73的相似水平上,均可将38份材料分成8大类群,RAPD聚类分析体现材料分类结果有地域性。4.将分子标记RAPD、ISSR所得到的数据,用NTSYS软件进行混合分析,其聚类结果图分别与RAPD和ISSR聚类图比较,混合数据的聚类图与ISSR分析聚类图的结果比较接近。两种标记(RAPD和ISSR)的分析结果呈极显著相关(r=0.92027)。表明RAPD与ISSR均适合苎麻野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ISSR技术在苎麻野生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上比RAPD更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