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文献分析和数据统计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清末留学进士、举人这一新式知识分子群体试以探析。重点研究留学进士、举人产生的制度因素、人数总量、地理分布、海外求学状况以及出路与事功。首先,鉴于留学进士、举人直接产生于清末学部(科举废前为学务处)对归国留学毕业生实行的科名考试(简称部试),故文章先是叙述这一奖励制度的形成与沿革,以明其来龙去脉,并对历时七届的游学毕业生考试的具体实施细则兼有概述。其次,文章以《学部官报》、《政治官报》、《内阁官报》等官方报刊中公布的留学毕业生部试分数单或录取名单为依据,对学界颇不同一的留学生部试合格人数进行考订。又因部试合格者往往出于丁忧、病等事项,未能及时赴阁验看请授出身,故文章对于清末实授留学进士、举人的总数亦有考释。而所考证出的留学进士、举人总数,即是本文确定研究的对象。第三,论文在对留学进士、举人籍贯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对其地理分布情况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留学进士、举人的分布,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此种特征反映在全国,则大体呈现出沿海、内地、边远地区三个不同的地理层次;反映在省域内部,则依各自的地形区位、经济水平等差异而分布不一。在与旧式科举进士的地理分布进行比较中,二者诸多方面的差别显示出两种考试机制在本质上的明显不同。再次,从留学进士、举人出国时间,传统功名,留学国家、学校与专业等方面的量化分析得出,留学进士、举人大多是在1905年前后出国,并集中以赴日学习法政为大宗,他们当中还有相当一批是具有旧式举贡监生等功名者,这些现象的背后,大略反映出留学进士、举人与科举废后的国内时势无法剥离的关系。最后,根据留学进士、举人的廷试(试学入官)授职状况,对其在清末的入仕情形试以分析。研究发现,廷试各生所授予的实官,以七品官职居于绝大多数。在与末届甲辰科(1904年)殿试进士的任官情形相比又可窥知,留学进士、举人所授官品普遍要低于旧式科举进士。文章篇末对于留学进士、举人的功绩简述,显示出其在清末宪政、教育改革中不容忽视的作用。此外,文后附录了历年届游学毕业生部试合格者信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