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田间试验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膜下滴灌己在新疆盐碱地开发利用和次生盐碱地防治方面有所应用,但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合理的洗盐模式及灌溉制度方面,仍有许多期待改进的地方。本论文利用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重点灌溉试验站进行的裸地点源入渗试验和田间膜下滴灌试验数据,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对棉花膜下滴灌入渗条件下,水分入渗过程及土壤水盐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裸地点源入渗实验地表积水范围与水平湿润半径变化规律较类似,水平湿润锋和入渗时间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幂函数关系,而且利用开始阶段的短期试验资料得到的关系式来预测未来时段的湿润锋位置时,预测值偏大。(2)大田膜下滴灌实验中,滴灌前,滴头附近土壤含水量较低,并且以滴头为中心向四周递增;滴灌后,土壤含水量较滴灌前土壤含水量普遍升高,土壤盐分较滴灌前有明显的淡化,并以滴头为中心向四周递减,这与裸地点源入渗实验较为相似。棉花生育期内,各处理土壤含水量灌前灌后差异明显,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层土壤含水量均呈减小趋势。(3)田间试验中,60cm以内土层土壤含水量与灌溉定额基本呈正相关。当灌溉定额一定时,要保持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就要兼顾灌水周期和灌溉定额,即不仅要保证“勤灌”,又不能灌得“太浅”。此外,灌水频率高、灌溉定额小对土壤盐分淋洗有显著的作用。随着灌溉周期的延长,覆膜对土壤的保水、抑盐作用就越显著,在不能保证“勤灌”的地区,覆膜相当重要。(4)通过对棉花主根区范围内土壤盐分含量及棉花产量对比分析可知,灌水定额对产量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灌水周期。综合土壤水分、抑盐和产量等因素得出灌水周期7天,灌溉定额为260 m3/亩的处理为2007年适合当地条件的最优灌溉方案。
其他文献
米塑,俗称“粉塑”,经过千余年的传承,米塑工艺流程日臻完善,与北方的“面塑”并称为我国食品塑作工艺上的双绝.由于传承始终是民间手艺,又都是口口相传、师徒相传,对传统依
期刊
纳米碳酸钙是粒径100nm以下的碳酸钙,从二十世纪80年代国外投产以来,已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纳米材料,越来越广泛用于各种高分子材料,具有显著提高物理机械性能和降低成本等效果
在查阅大量资料和掌握相关数据的基础上,以定量分析为主导,对青铜峡灌区生态需水问题进行了研究,对灌区生态用水量进行了定量化计算,并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考虑灌区生态需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