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茨施耐德是一位伟大的民主哲学家、政治学家、一位拥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作为一个民主哲学家,谢茨施耐德在批判理想主义者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政党改革实现现代民主,改变“半主权”民主的现状。谢氏的代表作之一《政党政府》写于1942年,那时资本主义世界刚刚经历了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以及一触即发的战争,都呼唤一种权力集中的过程,来协助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走出经济和政治上的困境,谢茨施耐德的思想也就应运而生。随着政党政府的弱点越发明显,政党政府的再造与重建摆在了世人面前。因此,谢茨施耐德希望民众能够有效合理地通过政党控制政府,最终建立责任政党政府。谢茨施耐德分析了政党政府的缺陷并且提出了应对措施。他以削弱地方党魁、压力集团的负面作用入手,提出政党政府改革和重建的构想。通过削弱地方党魁和压力集团等不利影响,加强两大党的权利和作用等途径,最终达到构建责任政党政府的目的。谢茨施耐德的《政党政府》和《走向更负责任的两党制》是系统研究政党政府以及如何构建责任政党政府的重要著作。《政党政府》对政党政府的缺陷进行了论述并且初步探索构建责任政党政府的途径,而在其后谢茨施耐德执笔的报告《走向更负责任的两党制》进一步完成其责任政党政府思想。谢茨施耐德肯定了政党的重要性,阐述了政党在选举、民主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明确区分了压力集团和政党的不同。谢茨施耐德政党思想有其产生的实际意义和合理性,其政党思想也在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责任政党政府理论与美国政治制度的根基——联邦主义、分权主义相冲突;对现有政党的能力评价过低,谢氏倡导的改革致使政党缺陷加重;谢茨施耐德的政党思想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了民主。这些局限性不得不使谢茨施耐德的理论回到痛苦的起点。本文正文共有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了E·E·谢茨施耐德政党思想形成的背景。本文研究谢茨施耐德政党思想是以了解其生平、经历、著作以及从事过的职业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列举了谢氏政党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谢茨施耐德政党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主要包括:波及全球的1929-1933年经济危机以及经济危机所引发的一系列政治危机;罗斯福新政呼唤权力集中的过程,需要政治学家寻找理论上的支持;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战争策源地。这些因素无疑都成为其思想产生的催化剂。麦迪(James Madison)、奥斯特罗果尔斯基(Ostrogorski)和布赖斯(Bryce)的政党思想以及现实主义思潮对谢茨施耐德的政党思想的形成,同样起到启蒙和促进作用。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政党的特性与功能。谢茨施耐德首先肯定了政党的重要性,指出了政党公共性与私有性,批判了政党缺乏公共责任的现状。分析了政党分散性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政党在选举、民主方面的功能进行论述,表明了政党具有压力集团以及其他政治组织不具备的功能。第三部分基于对谢茨施耐德《政党政府》和《走向更负责任的两党制》等著作的研究,得出美国政党的缺陷:地方党魁的负面作用和压力集团的消极影响。从而设想构建责任政党政府并且提出了构建的途径:建立强大的两党制衡的政治体制,加强政党领导力控制压力集团和地方党魁。第四部分是对谢茨施耐德政党思想合理性和局限进行分析。谢茨施耐德政党思想有其产生的实际意义和合理性,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责任政党政府理论与美国政治制度的根基——联邦主义、分权主义相冲突;对现有政党的能力评价过低,谢氏倡导的改革致使政党缺陷加重;谢茨施耐德的政党思想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了民主。这不得不使谢茨施耐德的理论回到痛苦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