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丛藓科植物的空间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v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也是中国最主要的增温区域。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西藏不断面临着气候变暖给物种多样性甚至整个高原生态系统带来的巨大挑战。丛藓科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大科,生态辐宽,耐寒耐旱性强,是不同生态系统的先锋植物。形态上进化出了很多抵抗干旱胁迫的结构,该科是高原生态系统的优势类群。本研究按照新的分类系统以及文献资料标本的借阅整理出了西藏20世纪的丛藓科植物有27属、90种。本人所在实验室于2007年、2008年、2011年、2012年、2014年、2015年的6至9月期间对西藏的苔藓植物进行了海拔梯度约150 m-200 m,样方大小为1 m×1m或50 cm×50 cm的系统采集工作。通过物种鉴定得到了西藏现今的丛藓科有28属,132种,并发现了 8个新种和3个中国新记录种。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利用MaxEnt模型对西藏丛藓科的优势属对齿藓属(Didymodon)和红叶藓属(Bryoerythrophyllum)进行了物种空间分布的预测。根据苔藓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挑选并整理了气候、地形、植被、土壤和人为干扰等五类环境变量作为参数进行模型的运行。并通过 AUC(area-under-curve)以及 TSS(true skill statistic)去评价模型的精度;通过 Jackknife反映不同环境参数对物种分布的贡献;并利用Response Curves分析单一环境变量与物种分布可能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气候和地形是对其分布贡献最多的两大类环境变量,其中蒸发量、年均温和雨热同期的平均气温,以及海拔是最关键的环境因素;降雨量较温度而言贡献值均较小;植被并未对其物种分布产生明确的影响;而土壤和人为干扰两个类别的贡献很小,甚至可以被排除在今后的物种空间分布预测的模型中。此外,本研究选择了 2050年和2070年模拟出的19个气候变量结合地形数据,按照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RCP2.6、RCP4.5、RCP8.5)通过SDMtoolbox计算未来物种潜在分布面积的变化和气候变暖条件下的空间分布中心可能的移动方向。结果表明,随着西藏的气候变暖和常用典型路径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这两个优势属在2050年和2070年的分布范围扩散与其成正相关。对齿藓属两个年代的增加比率分别是50.76%、77.37%、190.29%和40.13%、83.27%、155.16%;而红叶藓属物种2050年和2070年的增加比率分别是21.27%、28.43%、143.62%,和-8.74%、76.14%、105.53%,并且随着气候变暖对齿藓和红叶藓属物种的分布中心均向更高海拔和更高的纬度发生位移。本研究通过对西藏丛藓科植物的系统调查和经典分类学研究,丰富了中国藓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通过物种空间分布模型的应用,预测了现今和未来丛藓科的分布中心均为半干旱区;并通过Jackknife和Response Curves的分析表明丛藓科的主要优势属对气候,尤其是温度非常敏感,物种分布范围的扩增与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正相关。本研究为物种多样性保护和后续的高原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其他文献
小麦植株形态直接影响群体的冠层结构进而影响群体的透光率和叶面积指数,因此一直是育种中备受关注的性状。叶片夹角是决定植株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直立叶片有助于提高小麦的光合效率及增加种植密度,因此分离克隆影响小麦叶片角度的基因对于小麦株型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利用一个快中子诱变产生的由于叶枕发育异常导致叶片直立的小麦突变体,通过构建遗传群体完成了候选基因TaCPA的精细定位和克隆,该基因编码SPL(S
为适应高压辊磨机压辊高应力磨粒磨损工况,开发了高硼中碳系的常温耐磨药芯焊丝。其焊缝金属的显微组织为细小的陷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和大量弥散分布的硼化物和碳化物。实际使用表明,它即可用于常温下低应力磨粒磨损,也可用于高应力磨粒磨损。用于高压辊磨机和对辊破碎机表面耐磨堆焊层,可显著提高压辊的使用寿命。
月季是全球重要的观赏作物。花瓣衰老直接影响花朵的观赏与经济价值,对于花卉产业至关重要。花瓣衰老是主动和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多种内外因素精细调控。活性氧(ROS)过量积累加速了花瓣衰老,维持植物体内ROS产生与清除之间的平衡对于细胞正常行使生理功能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为止,植物体内ROS动态平衡调节机制,特别是花瓣内的ROS动态调节机制鲜见报道。本研究以月季‘Samantha’为试材,对花瓣内的H2O
微管作为一类重要的细胞骨架,在调控细胞生长以及细胞形态建成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报道表明微管骨架也参与植物对多种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在盐胁迫条件下,周质微管会经历一个先解聚再聚合的动态调控过程,该过程对于盐胁迫下植物幼苗的存活是至关重要的。目前研究表明一些微管结合蛋白通过对微管的动态变化进行调控参与植物细胞对盐胁迫的响应过程,但是在盐胁迫下微管的动态变化受到哪些上游信号途径的调控,具体机制
论述了株州高岑土矿石经过选矿深加工,得到的高岭土是石油催化剂和陶瓷用料的良好原料,石英砂是平板玻璃、水玻璃原料的合格产品。使矿区资源充分合量的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实现了无尾矿工艺流程。为该类型高岑土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深加工技术及实践依据。
作为我国第一大作物,玉米果穗的顶部籽粒频繁发生败育,造成玉米减产。玉米籽粒败育为何总是在果穗顶端发生,以及籽粒败育是如何被调控的,目前仍没有统一观点。本研究主要以郑单958(一般穗型)和登海605(大穗型)2个玉米品种为对象,针对籽粒选择性败育及其诱导机制开展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人工推迟果穗底部授粉,改变了自然状态果穗籽粒由下向上的授粉顺序。同时授粉处理中,中下部籽粒正常生长至成熟;而
变量播种是一种根据土壤的养分、光照、蓄水能力等因素合理精准地投放播种量的精准农业技术,不仅能大幅度增加作物产量,同时节约了用种量。变量播种控制系统作为变量播种实施的载体,从实现原理上分为实时传感器式和处方图式变量播种控制系统,而处方图式变量播种控制系统集成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前沿技术,是未来精准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对于变量播种控制系统的研究,国内虽已在播种电驱控制方面
植物根系一方面固着植株保证地上部直立生长,另一方面是水分养分吸收的主要器官。根系构型是植物长期进化及发育的结果,保证了植物在多变自然环境中的生长与繁衍。遭遇逆境胁迫时根系在形态、生理和分子水平做出适应性改变。氮素是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在土壤中移动性强且随着时间空间的推移,分布差异大,因此是作物高产优质的主要限制因子。目前,我国氮肥利用效率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作物对氮素吸收利用存在显著基因型差异,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innaeus),是十字花科类植物的重要害虫。由于长期的化学防治,小菜蛾对包括氯虫苯甲酰胺在内的多种杀虫药剂都产生了极其严重的抗药性。先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多种蛋白编码基因参与调控了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包括鱼尼丁受体、细胞色素P450、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以微小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为切
一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容量激增,类型多样,传播加速,这"将语言服务业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纪元",信息处理技术成为新兴语言服务市场的"基础支撑"(王华树,2016:19)。对于译者(包括研究者)而言,语言信息的处理无疑是最为基础的一项要求,与此相关度最大的莫过于语料库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两个方面。目前自然语言处理(NLP)所使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主要是Python,它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包(Na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