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南阳市中心城区,在有限的空间发展容量下,一方面既要满足城市发展中空间拓展的需求,一方面又要面对和解决城市交通压力增大、城市用地紧张但布局散乱、城市景观生态破坏严重、城市文化流失等“城市病”,梳理城市空间发展脉络、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关键。空间句法的理论与模型构建方法为城市空间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先进的理论、方法,成为近些年来空间研究的潮流与趋势。本文在对南阳建城史有一个系统了解的基础上,运用空间句法的理论方法研究分析南阳市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依据现有资料,选取并模拟出1955年、1979年、1992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初)与规划中的2020年的南阳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通过实证数据和量化手段,主要从城市中心、城市轴线、局部与整体三方面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历程,并在其基础上预测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方向,揭示城市空间演变特点和社会印记:(1)城市空间主要先向西、北,再向东、南拓展的无序状态;(2)城市空间由单一中心向“多中心”城市发展模式递进以及白河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巨大推动作用;(3)1955—2015年间城市主要轴线先为历史城区内的新华东路,之后逐渐朝着以南北向的独山大道为主的多轴线共同主导的网络化连接趋势发展,并预测在2020年转变为以北京路为主的更具网络完整性的网络化链接;(4)多中心发展进程中,局部与整体关系在2005—2015间剧烈变化,是城市空间的拓展与片区、组团发展不协调而造成的,不易于市民在局部空间建立起对整个空间系统的理解,根据可理解度与智能度预测2015—2020年间局部与整体关系会有所改善,是多中心发展模式趋于稳定发展、“自由轮轴”的城市空间结构逐步建立的结果。尝试将空间句法与网络结构法结合起来运用到城市绿地空间的分析中,为城市绿地空间网络的构建提供新思路:现状城区的绿地正在向规划中的绿地空间网络结构逐步建立,结合城市各级中心布置相应的公共绿地、通过空间轴线来指引生态廊道、景观大道的建立,有助于城市绿地空间网络科学高效的建立。在分析探索的前提下,给予南阳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一些优化策略:(1)重视促进历史城区的有机更新;(2)推动河东、王村、东站片区的建设完善,加强片区之间的联系;(3)缺少联系中心与城市边缘区的连接轴线;(4)在城市绿地空间网络构建过程中,加强王村、河东、东站片区的公共绿地建设以及在轴线模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绕信臣路、京宛大道、原西环路、光武西路、长江东路周围空间的生态廊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