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半参数MIDAS模型的金砖国家金融市场稳定性分析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12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楞严经》是一部对中国佛教的理论与实践有着深远影响的经典。不过本经自传译以来,一直存有源出真实性的疑问;而且本经的核心——如来藏思想在近世也被部分学者指摘为近似梵我之论,至多为不了义的方便说。在本文看来,此类观点是对如来藏的误读,其客观原因在于佛教具有针对不同修行类型、修行阶段的不同教法,这些教法均是自成体系、各具特色的,彼此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假如以此一系统的原则去衡定彼一系统的内容,就
学位
马一浮是现代中国哲学思想史上一个很特别的人物。他学通中西,出入三教,博涉多通,最后归于六经。人们对其六艺论的外在形态关注较多,而对其内在的统贯义理结构缺乏研究。本文结合现代语境,由其对现代学术及其学思方式的批判和反动,探讨他的学问取向与时代的关系,反思现代性的问题以及中国古典心性之学对于现代的意义。其思想大致可划分为三期:早期是他的思想探索和民族文化自觉形成的阶段,中期是他思想的成熟和学问的发扬阶
弗勒斯达尔、史密斯和麦金泰尔等人用弗雷格关于涵义和意谓的思想,理性地重构了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这种解读方式就是对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弗雷格式解读。本文在忠于胡塞尔本人思想的基础上,对该解读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中一些可能的困难。  对于胡塞尔来说,意向性就是“对…的意识”——也即意向行为对其对象的指向性。在《观念Ⅰ》中,胡塞尔将意向性分析为“意识活动——意向相关项”(Noesis---Noema)的相关
逻辑和认识论意识不发达是中国哲学的特征之一,那么作为现代中国哲学史上认识论体系的创建者,张东荪先生的“多元认识论”其具体框架如何?在认识论论问题上有何新的推进?作为“修正的康德主义者”他又是如何“修正”康德思想的?这些构成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  在大量收集张东荪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多元认识论”之“多元”在张东荪前后期思想中有着层次性的变化,具体在认识论领域从“多元”的多种表述中可以看到最终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深入阐述《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的注疏类作品,是由华严宗四祖澄观的《疏》文以及五祖宗密的《钞》文,再加上《普贤行愿品》的经文共同组成。在总结《华严经》思想上具有一定的文献权威性,也是研究华严四祖和五祖思想的一部相当重要的代表作。  这一著作由于历史发展的因素,经、疏、钞三者直到明代才被合刊入藏并且广为流通,在此之前几乎乏人问津。而明末以来伴随着净
学位
本文以早期儒家《诗》学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分析儒家对《诗》的引论、诠释,发现儒家《诗》学所关注的思想概念和范畴,进而通过细致的分析、梳理,对这些概念、范畴的内涵及其演变轨迹做出较为清晰的理解和描述,以期由此揭示出早期儒家《诗》学的思想特质。  本文首先反思了《诗》学文献的判定标准。以往对《诗》学文献的界定通常是以对《诗》或诗句的引论为标准,本文则特别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定义《诗》学文献,进而将《
学位
依照戏剧时间,《泰阿泰德》、《智术师》、《治邦者》三部对话构成了一组三联剧,乃至《泰阿泰德》、《游叙弗伦》、《智术师》、《治邦者》、《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斐多》构成了更大一组的七联剧,所有这些对话中的主题都围绕“苏格拉底问题”而展开。在《泰阿泰德》中,苏格拉底提出了哲人与知识的关系问题。在《智术师》中,苏格拉底对来自爱利亚地方的异乡人说,那些真正的哲人会幻化成治邦者、智术师和疯子,苏格
学位
理查德·罗蒂是当代英美哲学界一位颇受争议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在专业哲学家那里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好评,对非专业的领域却影响很大。罗蒂首先是一位后现代主义者,他以宏大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用分析哲学严密的论证方法向传统形而上学发起了攻击。他坚决拒斥西方传统哲学在现象与本质、心灵与世界、主观与客观以及当代分析哲学将语言和世界之间所进行的柏拉图式的二元区分,认为柏拉图以来的基础主义、表象主义、本质主义所设
学位
近代自然权利理论在格老秀斯之后的发展呈现出两条不同的进路。以洛克为代表的近代政治哲学主流传统在自然权利的基础上,通过一种社会契约论建构现代世界的政治法律秩序。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主流传统把自然权利主要或仅仅理解为法律权利或严格权利,并认为正义仅仅与这种权利有关。莱布尼茨的自然权利理论代表了另一条独特进路,即通过追问正义概念的本质,拓展自然权利概念的内涵,系统推导出自然权利和自然法的整个体系。他试图确
学位
作为一项思想的编年史,本文力图再现胡塞尔现象学从主体性哲学向交互主体性哲学的过渡路线,以及这种过渡的必然性及其内在驱力。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论述意向活动-意向相关性这个二元图式的内在问题,从感觉予料的角度追溯他者的被给予性,着重分析在超越论还原之中纯粹意识如何构造他者问题,其中首先是如何构造出他者的躯体/身体,并在此基础上同情到他者的心灵。第二章论述在超越论主体性中如何可能达到一种真正的交互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