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一遗传性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 DRD)家系临床表现并检测相关基因突变,为了解中国人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提供资料。方法研究对象为安徽省庐江县一临床诊断为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家系,对家庭成员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治疗及随访,总结患病成员临床特点。采集该家系所有家庭成员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扩增该家系所有成员的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Ⅰ(guanosine triphosphate cyclohydrolase 1,GCH-Ⅰ)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两端结合部片段,并尽可能涵盖已知内含子突变,进行DNA直接测序并分析。结果该家系有4名患病成员,男性1名,女性3名,发病年龄7-36岁,病程6-37年,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障碍和类帕金森综合征,但发病年龄差别较大。儿童期起病者,症状较重,成年期发病者,症状较轻。2名症状较重的患者因未能得到及时诊治,已发生关节挛缩变性部分致残。所有患者对多巴丝肼治疗均有相当显著的反应,治疗一月左右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呈现极其明显的改善,其中一名患者在长期大剂量不规律使用左旋多巴后出现异动症,药物减量后异动症消失,该特点在已知文献报道的DRD患者中罕见。针对该家系家庭成员的基因测序显示四名患病成员GCH-Ⅰ第四外显子102号碱基由胸腺嘧啶替换为腺嘌呤( T→A),并导致176位丝氨酸(Ser)转变为精氨酸( Arg) Arg176 Ser。此突变属于首次发现的DRD患者的新的突变形式。其余家系成员未发现此基因突变。结论1.家族性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表现在同一家系不同个体之间可有较大差异,发病较早者症状较重。2.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对左旋多巴治疗均有较好反应,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如治疗不及时可致残。个别患者长期大量不规律使用左旋多巴亦可导致异动症产生。3. GCH-Ⅰ基因第四外显子102号碱基( T→A)突变是DRD患病的分子遗传学原因之一。该突变导致患者的临床表征与已知其他突变引起的临床表征大致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