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肿瘤的失控性生长归根结底是肿瘤细胞的失控性增殖,而细胞的失控性增殖则源于细胞内精密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遭到了破坏。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运行依赖于一系列蛋白激酶精密、复杂的时相性激活。由于其精密性,导致任何细微的破坏都将导致它的异常,停止运行或失控运行,致使细胞死亡或产生肿瘤;由于其复杂性,致使各个细胞周期因子在各种肿瘤中的作用仍存争论。胶质瘤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文直接针对细胞周期限速步骤的调控因子Skp2、p27的测定,探讨Skp2、p27在胶质瘤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可能的手段与方向。
方法:选取2001-2002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0例脑胶质瘤患者,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10-76岁。其中<30岁者14例,30-60岁者28例,>60岁者8例。病程1周-6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化疗、放疗及免疫治疗。标本均用4%多聚甲醛固定。标本常规石蜡包埋,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每例标本做5μm厚连续切片备用,并做HE染色确定诊断。按WHO(2000)标准进行分类和分级,其中Ⅰ级9例(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7例,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Ⅱ级22例(纤维性星形细胞瘤13例,原浆性星形细胞瘤4例,少枝胶质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1例)。Ⅲ级9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8例,室管膜瘤1例)。Ⅳ级10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6例,室管膜母细胞瘤4例)。另取5例因创伤行内减压的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一年,随访46例,回访率92%,其中死亡16例(34.8%),存活30例(65.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检测SKp2,p2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PCNA阳性肿瘤细胞核呈棕黄色,400倍镜下进行观察,每个标本组织片随机观察5个视野,每个视野数200个细胞。分别计算每一病例的阳性染色的肿瘤细胞与所测肿瘤细胞的比例,作为增殖指数(ProloferationIndex,PI)。SKp2、p27均为细胞核染色。阳性肿瘤细胞的百分比通过400倍高倍镜下至少5个视野确定,并按以下5个范围计分:0分:未发现阳性肿瘤细胞;1分:阳性肿瘤细胞数<25%;2分:阳性肿瘤细胞数占25%~50%;3分:阳性肿瘤细胞数51%~75%;4分:阳性肿瘤细胞数>75%。统计分析使用SPSS11.5软件包。增殖指数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免疫组化结果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检验标准采用p<0.05.
结果:50例脑胶质瘤的标本中均可见PCNA的阳性表达,阳性率为100%。增殖指数(PI)的范围是1-42%,平均16.82±10.82%,中位数为15.00%。PI与胶质瘤分级有关,即胶质瘤的恶性程度越高,增殖指数越高。
本组50例脑胶质瘤中21例有不同程度的SKp2表达,阳性率为42%(21/50),不同病理分级的脑胶质瘤中SKp2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即随胶质瘤的恶性度增高,表达率上升。p27的阳性率为64%(32/50),在不同病理分级的胶质瘤中,p27的表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随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增高,p27的表达降低。SKp2阳性与阴性组的PI分别为22.67±11.328%和12.59±8.30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PI成正相关。p27阳性与阴性组的PI分别为12.16±7.221%和25.11±11.344%,与PI成负相关。SKp2与p27成负相关。SKp2阳性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42.1%;8/19)低于阴性患者(81.5%;22/27),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27阳性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86.2%;25/29)高于阴性患者(29.4%;5/17),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SKp2、p27在胶质瘤的分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SKp2随脑胶质瘤级别的增高,其阳性表达逐渐增强。p27的阳性表达却随着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升高而降低。SKp2的表达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起促进作用,而p27的表达则起抑制作用。胶质瘤中Skp2蛋白的表达与靶蛋白p27蛋白降解有关,Skp2可能与胶质瘤发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