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观幸福感现状;探讨其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与慢性心衰患者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分析慢性心衰患者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影响因素的分析,为今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观幸福感制定相关的干预策略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选取大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60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 MRC)、6分钟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 Test,6MWT)、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修订版控制态度量表(Control Attitudes Scale-Revised,CAS-R)进行调查。采用Excel软件双人录入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法、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本研究共纳入260例患者,主观幸福感总分为(68.71±9.24)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中各维度得分: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8.63±1.47)分,对健康的担心维度(10.28±1.47)分,精力维度(19.04±3.57)分,忧郁或愉快维度(17.71±2.59)分,对感情和行为的控制维度(15.13±1.88)分,松弛或紧张维度(16.77±2.58)分。2慢性心衰患者一般资料与主观幸福感的单因素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观幸福感在年龄、医疗保障形式、工作状况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教育水平、人均月收入、心衰病程、心功能分级、合并症数量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3慢性心衰患者生理、社会、心理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慢性心衰患者呼吸困难的平均得分为(2.14±0.60)分。相关分析显示,呼吸困难指数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关系(r=-0.193,P<0.01);慢性心衰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的平均距离为(224.50±117.10)米,相关分析显示,6分钟步行试验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r=0.195,);慢性心衰患者主观幸福感总分与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与其他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163~0.432,P<0.01);慢性心衰患者主观幸福感总分与创伤后成长成显著正相关关系(r=0.548,P<0.01),与人生感悟因子、个人力量控制因子、新的可能因子、与他人关系因子、自我转变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324~0.488,P<0.01);慢性心衰患者主观幸福感与感知控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55,P<0.01),与自我效能、心理控制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30,0.561,P<0.01),与习得无助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42,P<0.01)。4慢性心衰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最终结果显示:呼吸困难指数、社会支持、创伤后成长、感知控制进入回归方程,共解释了慢性心衰患者主观幸福感63.3%的变异。其中,创伤后成长和感知控制是慢性心衰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偏低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1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中健康的担心维度、忧郁与愉快维度得分最低,其主观幸福感水平亟待提高。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困难指数和运动耐力水平普遍偏低,社会支持处于中度水平,创伤后成长及感知控制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3年龄、医疗保障形式、工作状况、呼吸困难、社会支持、创伤后成长、感知控制是慢性心衰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呼吸困难指数、社会支持、创伤后成长、感知控制是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创伤后成长和感知控制的影响最为显著。4临床医护人员可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观幸福感的生理、社会、心理因素出发,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加以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积极心理体验,降低负性心理体验,从而提升主观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