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梨黑星病是梨树的重要病害,分生孢子一直被认为是梨黑星病的主要的初侵染菌源,有性阶段子囊孢子的形成条件和在初侵染中的作用与地位一直不明确,研究明确梨黑星病菌子囊孢子在初侵染中的作用与地位及环境条件对子囊孢子形成、释放和萌发的影响,对于提高梨黑星病的预测准确度和指导病害防治有重要意义。2003-2006年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对梨黑星病菌(Venturia nashicola Tanaka et Yamamoto)子囊孢子形成、释放和萌发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于梨树落叶前,从莱阳、招远等地的梨园中采集带有梨黑星病病斑的梨叶,分别放置梨园、大棚内、水渠旁等环境中诱发子囊孢子形成。结果表明:梨黑星病菌子囊孢子的形成不需要特殊的环境和条件,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果园内的环境条件都能诱发子囊孢子产生。对采自山东莱阳、招远、冠县和陕西扶凤县梨园内的病叶检测结果表明:一般果园地面自然越冬的病叶中,80%以上病叶都能检查到假囊壳。大棚内诱导试验结果从一个侧面说明:冬、春季的降水可能是诱发子囊孢子形成的关键因子。地面湿度过大能加速叶片的腐烂而不利于假囊壳形成。秋季落叶上存在大量没有产生分生孢子的黑星病斑,这些病斑同有孢子病斑一样,都能产生大量的假囊壳。 自莱阳农学院实验站梨园内,采集自然越冬的病叶监测假囊壳的发育进度,结果表明:12月份假囊壳开始形成;3月中旬子囊开始形成:4月中旬子囊孢子开始成熟;5月上中旬子囊孢子大量的成熟并释放;5月下旬基本找不到未成熟的子囊。2004年春季,用涂有凡士林的载玻片在上述果园中捕捉子囊孢子,结果表明:子囊孢子于4月下旬,梨树花期开始释放:5月中旬,子囊孢子释放的量达到高峰;5月底,70%以上的子囊孢子已从假囊壳中释放;子囊孢子的释放期可持续到6月下旬。每次降雨后子囊孢子释放量最大,捕捉到的子囊孢子最多。 分别于梨树落叶前和落叶后用8000倍福星(Nustar,40%EC)和20倍尿素(Urea)处理病叶,然后采(收)集病叶,在果园内诱发假囊壳,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在落叶前、后施用都对假囊壳的形成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其中以落叶后喷施20倍尿素效果最好,抑制效果达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