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能力”是乔纳森·卡勒之结构主义诗学的核心概念,意指读者阅读文本的一套程式。从语言学到结构主义,再到结构主义诗学,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理论关系。因此,对文学能力的辨析也应在这一传承关系中进行。 语言学对于有关文学符号系统的启示,奠定了文学能力的理论根基。首先,由于文学能力是指向文本的,其最终目标是文本的意义,因此,先要对文本的能指与所指,即文本的表达方面与意义作出界定。文本的表达方面相当于语言层,文本的意义相当于语象层与意蕴层的综合。文本的意义是未完成的过程,永远处于不完整的状态。并且,构成文学能力的程式,正是能指与所指间约定俗成的成规。其次,由于对文本系统的研究是共时性的,于是决定了文学能力也是在共时性层面,处于某种文学状态之下的一个概念。 另一方面,语言学的贡献还在于直接派生出文学能力的概念。索绪尔的语言/言语二分法将语言视为系统,言语视为系统的体现。乔姆斯基则由此发展出这样的对应关系:语言—规则—能力、言语—行为—表现。“文学能力”直接由“语言能力”发展而来。 结构主义诗学则是文学能力的理论背景。诗学作为广义修辞学的一个分支,是对文学语言活动的分析。卡勒借鉴结构主义对文学语言活动的分析方法,创造了结构主义诗学。结构主义诗学不关心文本意义的内容,而只关注文本的意义是如何产生的。正是在这一目标的驱使下,才有了文学能力的概念。同时,结构主义的“结构”观又使得文学能力成为一种结构能力,即赋予文本以结构,从而获得意义。 文学能力这一概念的效果不仅是解释了意义产生的过程,它也重新构建了世界、艺术家、作品、欣赏者四要素系统。文学能力不仅体现在读者的阅读活动中,也体现在作者的创作活动中。正是二者文学能力的一致性才使得交流成为可能,而交流的中介即是融合文本与世界的互文性空间。 总之,本文三个部分的论述分别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①文学能力的概念由何而来?与之相对的文本其具体内涵是什么?②文学能力在结构主义诗学中的地位如何?它是如何运作的?③文学能力这一概念对文学四要素观点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