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农民工子女为目标群体,探求了导致底层子女低学业成就的原因以及它们带来的消极心理结果,并考察了提升其学业成就的社会心理学干预策略的效用。 学龄孩童的人生主要在家庭和学校展开。在这两个场域内,他们遭遇作用于其心理的消极社会信念。在家庭中,由于可支配资源缺乏,农民工秉承着“安全第一”的生存伦理,从维持目前基本生活需求出发,不求获得成功生活,只求降低失败风险,所以,他们经常只对子代学业成就持有低层次期望。这种期望产生了强有力的自证效应,创造了它自己的现实。 社会上广泛存在着关于农民工子女学业成就的负面刻板印象,所以,在学校中,他们成为学业污名群体。仅仅意识到指向自身(群体)的消极信念的存在,就足以对他们的心理构成威胁,即使他们并不一定认可它的正确性。本研究证实,以明显方式激活农民工子女的刻板印象意识,将会显著降低他们的测试表现。 由于家长的低层次期望和学校中的负面刻板印象,农民工子女经常在学业上表现落后,导致的心理结果是,一些学生对学业有相对明显的心理脱离和去认同倾向。脱离和去认同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持久的,永久脱离是重复的暂时脱离所产生的累积效应。去认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保护个体自尊免受不良学业表现的影响和伤害,另一方面,它也瓦解了学生的进取动机,使他们失去取得成就的机会和可能。 除探求导致底层学生学业失败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本文试图发现有效的社会干预策略,以提升他们的成就。农民工基于户籍的社会身份和其所处的阶层位置在一段其至很长时期内不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在结构因素维持原状时,可以通过简洁便利的干预策略,帮助学生抵御负面力量的作用。 干预可以从两个面向展开:过程取向的(即纵向的)和多元取向的(即横向的)。在实践中,前者是基于智识增长论的策略,后者建立在多元评价体系之上。 人们对智识能力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增长论和实体论。两种不同的信念会影响学生的目标选择、对努力的看法、失败归因和应对策略。更具建设性的智识理论即增长论可以通过心理干预传递给学生,从而给他们的学业成就带来有益影响。本研究首次在农民工小学生中实施了增长论的实验干预,并有令人欣喜的发现。 多元评价体系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示和表现自身能力的机会,因此,在倡导多元评价的学校场域中,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认可与肯定。农民工子女是学业污名群体,但是他们的成长经历与生活环境使他们具备其他方面的能力。本研究证实,建构多元评价体系能够提升底层学生对上学的喜爱和学业认同。更重要的是,多元评价体系具有帮助学生抵御刻板印象威胁的功能,这是一个全新的发现。 本文也指出了干预策略的局限所在,它与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阶层地位有关。这表明,社会心理学干预策略在某些方面受制于社会结构因素。在文章最后,对于如何削减这些宏观因素的限制,本文从关系变量(学校-家庭-社区关系)与范畴变量(公民权)两方面对之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