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是指人们有意识的发掘某些资源或获得某些信息、技术以及机会,并利用或借助相应的平台,将其以一定的方式加以转化,来创造价值,实现追求的过程。而创业意向是创业者在开始创业前及创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主观态度,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创业条件以及其它的创业特质。Gollwitzer&Brandsttter在研究意向问题时提出了目标意向(goalintention)和执行意向(implementationintention)两个概念。目标意向通常表现为“我想实现某件事”,而其所追求的结果就是获得了达到这件事的最终状态的成就感。然而,确立目标意向仅仅是实现目标的一个先决条件,在创业过程中很有可能因为诸多原因而导致创业活动的延迟或终止。执行意向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这种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并且能促使创业者发生更多的目标导向行为。这种意向通常表现为“当某种情况出现时,我打算做某事”在执行意向中,目标意向由抽象趋于具体,并且在相关情境中设立具体的目标导向行为,从而使机会与之联系起来。只有持有执行意向,个体遇到关键情境时才能表现出目标导向的行为。计划行为理论和创业事件模型表明,创业意向既受到人格、自我效能个体内在因素的预测,也受到文化、教育和家庭等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选择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两国大学生,假设创业教育和大五人格共同预测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两种意向水平,同时,使创业自我效能感作为创业教育、创业意向与大五人格之间的中介变量,与创业教育和大五人格共同影响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本文在研究1中探讨中国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基本特点,是否在不同的性别、学校类型、专业类别和家庭环境下存在差异;在研究2中对比在中美两国文化背景下,中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差异,中美两国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在不同性别和家庭环境下是否存在差异;在研究3中对比在中美两国文化背景下,中美大学生的人格特点以及人格倾向性与创业意向之间关系的不同;在研究4中对比在中美两国文化背景下,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状况的差异以及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状况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在研究5中对比中美两国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人格、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和家人是否存在创业行为在当中具有的调节作用。根据研究1至研究5的研究结果,本文做出结论如下:(1)中国男性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显著高于中国女性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在专业类别上体育和艺术类专业显著高于其他专业的创业意向,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显著高于国家重点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家人是否存在创业行为在创业意向上的主效应明显。(2)美国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显著高于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中国男性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显著高于中国女性大学生的创业意向,美国大学生男性与女性的创业意向不存在显著差异,家人是否存在创业行为对中美两国大学生的创业意向都有影响(3)在大五人格倾向性上,中国大学生的严谨性显著高于美国大学生的严谨性,美国大学生的开放性显著高于中国大学生的开放性,中国大学生的开放性、外向性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创业目标意向,外向性、严谨性、神经质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创业执行意向,友善性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创业意向。美国大学生的外向性、严谨性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创业意向,友善性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创业目标意向。(4)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状况显著高于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状况,中美两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能够显著地预测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5)中美两国大学生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创业自我效能部分中介创业教育状况与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之间的关系。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外向性与创业目标意向之间、外向性与创业执行意向之间、严谨性与创业执行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国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严谨性与创业目标意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美国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严谨性与创业目标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国大学生的友善性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产生的影响。性别对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意向和大五人格的模型存在调节作用,但对美国大学生的模型中不存在调节作用,而家人是否存在创业行为在中美两国大学生的模型中都存在差异。性别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人格与创业意向的关系上,而家人是否有创业行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人格和创业自我效能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