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技能工资差距在全球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进入21世纪,以产品国际内分工为典型特征的全球价值链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新特征以及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途径。自Feenstra&Hanson(1996)的经典文献证实以外包为形式的产品内分工会扩大技能工资差距以来,参与国际分工会影响一国的技能工资差距已成为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领域研究的共识。从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省参与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扩大,程度不断深入。但是由于各省在要素禀赋、经济发展、开放政策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和位置差异也较大,参与国际分工它们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文在Costinot,Vogel&Wang(2013)的研究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是如何通过技术进步机制影响工资差距的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将该理论进一步拓展用于分析一国各地区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然后借鉴苏庆义(2016)的分析,结合增加值贸易统计方法和多地区投入产出方法构建了中国各省总出口的分解框架,并利用中国省级出口投入产出表和世界投入产出表计算了各省出口增加值的来源和结构,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度量中国各省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指标:国内垂直专业化(Domestic Vertical Specialization)和国际垂直专业化(International Vertical Specialization)。接着本文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中国各省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其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发现从制造业整体来看,国际垂直专业化会分别缩小其中、低技能劳动和中、高技能劳动之间的工资差距,而国内垂直专业化则会扩大其中、高技能劳动间的工资差距;进一步地,将中国30个省划分为京津及北部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以及西部地区五个地区进行考察,从分地区的情况来看,国际垂直专业化会缩小所有地区中、高技能劳动者间的工资差距,而国内垂直专业化会扩大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高技能劳动之间的工资差距,而缩小东北地区中、高技能劳动间的工资差距。最后,本文提出了如何在深化国际分工的同时缓解地区工资差距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