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从我国于2001年成为WTO的一员,便开始大力发展通过对外贸易取得外汇,因此我国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都长期呈现顺差。随着年复一年地创下新高的外汇储备,央行以外汇对冲进行流动性投放的形式逐渐成熟。自2013年起,由于我国的外汇占款逐步减少,央行已无法使用货币对冲的方式充分进行基础货币的投放,基于货币政策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背景下,SLO、SLF、MLF等新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应运而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我国于2001年成为WTO的一员,便开始大力发展通过对外贸易取得外汇,因此我国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都长期呈现顺差。随着年复一年地创下新高的外汇储备,央行以外汇对冲进行流动性投放的形式逐渐成熟。自2013年起,由于我国的外汇占款逐步减少,央行已无法使用货币对冲的方式充分进行基础货币的投放,基于货币政策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背景下,SLO、SLF、MLF等新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应运而生。在我国金融市场逐渐成熟的同时我国债券市场也进一步崛起,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对债券市场的影响逐步显现,为探究货币政策工具是否能够有效调节债券市场收益率,以及传导的机制如何,本文进行了相关理论探究和实证分析。在回顾和总结现有文献之后,本文指出,由于部分发达国家债券市场已发育成熟,各国央行推出了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并能够有效调控债券市场收益率,而国内相关文献较少,且债券市场仍在发展阶段,因此未形成系统有效的传导体系。为探究我国债券市场的货币政策调控实际意义,本文选取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及债市的反应,将债市利率形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次,本文进行了债券市场对货币政策工具实施的反应的实证研究,选取了MLF及逆回购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构建VAR模型以及事件分析法的研究方法,用于探究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在债市调控方面的有效性。通过理论描述及实证研究后得出,我国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操作来投放流动性是可以较好的降低债券市场中的长期限债券的收益率,在对于MLF投放事件的研究中得出,长期限的信用债的收益率下降最为显著。而对于包括MLF及逆回购在内的央行每日的流动性投放量对债券市场收益率的影响中得出,投放量的大小对于债券收益率的影响较为有限,特别是在信用债方面的效果更是微乎其微。基于上述的分析及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几个相对应的政策建议,第一个是促进精准调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第二个是加强货币政策工具的信息披露力度;第三个是增强逆回购投放中的预期管理;第四个是促进债券市场发展。
其他文献
深港通是继QFII和沪港通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羊群效应一直是金融学领域的热门问题,根据过去的文献,受“追涨杀跌”风气的影响,中国股票市场始终拥有明显的羊群效应。在富有经验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引入后,中国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是否减弱,境外机构投资者自身是否也存在羊群行为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已是大势所趋,而深港通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里程碑,可以更为
自2014年首例信用债违约以来,信用债市场的蓬勃发展也伴随着违约事件的频发,其中2018年发生违约的“16环保债”以及“17印记娱乐CP001”都属于控股股东高比例股权质押,而在一系列负面事件影响下最终出现流动性违约的案例。股权质押作为一种融资工具,其相较于传统融资方式有着资金到账快,不影响出质人股东权利行使等多种优势。但是高比例的股权质押若发生二级市场连续下跌跌破预警线及强平线的情况,可能会带来
2018年资管新规的问世,对我国金融市场上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机构等各金融主体的资管业务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对于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来说,传统保本理财由于刚性兑付被打破终将在历史上销声匿迹,而作为后继者的结构性存款在兴起之初也存在着诸多漏洞,监管当局多次出台政策杜绝“假结构”存款横行。近年来结构性存款产品越来越丰富,产品设计也越来越复杂,虽然不再存在“假结构”现象,但是现有的结构
本文对城投债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纽带、地方政府对城投债的隐性担保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2013年至2020年的城投债数据,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对模型的回归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地方政府财政、经济实力较强的地方发债平台发行的城投债发行利差与地方政府财政、经济实力较弱的地方发债平台发行的城投债发行利差存在显著差异,即隐性担保能显著影响城投债发行利差。且地方政府财政实力越强,城投债发行
金融脱媒不是一个常被提起的概念,但如今它已渗透到了我国整个社会经济当中。目前学术界关于金融脱媒的定义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上的脱媒是指资金绕开作为中介载体的金融部门,在投融资双方之间直接进行交换的一种方式;狭义的脱媒则特指资金绕开商业银行进行交易的行为。本文想要研究的是脱媒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产生的影响,因此本文中提到的金融脱媒是指其狭义概念。目前主流的学术观点认为金融脱媒现象最先在美国发
本文尝试着建立以提高选股能力为核心的配对交易策略,研究股票市场数据可以发现,由于市场存在交易摩擦,股票之间的价格存在着一定的领先滞后效应,传统的配对交易选股策略并没有把这种效应考虑在内,本文则尝试着通过动态时间规整算法把领先滞后效应考虑在内,希望以此来选择相关性比较好的股票,并且希望能够在配对交易中获得比较好的回报率。本文在主要完成了以下三部分工作:第一,验证我国的金融市场上是否存在领先滞后效应。
自上世纪后半叶金融发展深化以来,金融市场的规模不断壮大,金融在经济大环境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金融体系对经济发挥的作用已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领域。宏观上,金融业对GDP的贡献不断提高;微观上,聚焦个体企业,金融化表现为企业由开始涉猎金融领域,将原有资本由实体经营领域转移到金融领域。本文在理论部分的分析表明,关于微观上金融化对企业的影响较为复杂,存在着正面影响的“蓄水池效应”与负面影响的“挤出效应”
国家想要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发展得长远,一定与其科技发展水平分不开。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不断发展,正在打破与美国之间原有的产业互补关系,逐渐形成产业竞争关系。从国家角度看,科技创新能力是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发展的驱动力;从企业角度来看,创新能力直接与产品市场竞争力、营业收入甚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相关。国家的创新能力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企业的创新研发,因此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是保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
中国基金业发展至今已取得相对亮眼的成绩,其中主动权益类产品由于其透明度高、主动性高,并且风险明显低于股票投资备受投资者偏爱。除了各类基金产品在总量上的扩张之外,单只基金的规模和基金经理管理产品的总规模也不断增加,从市场上已有数据来看,个别基金产品规模甚至达到千亿规模。那么,是否所谓的明星基金经理是值得信赖的呢?投资者是否会追随明星基金经理进行投资,而这一行为导致的资金流量变化所产生的收益到底偏高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金融行业对外开放的脚步,第一批外资银行代表处进入境内市场,拉开了我国外资银行准入的序幕。2001年我国加入WTO,承诺在未来5年内逐步开放外资银行准入条件,到2006年年底,我国已经取消诸多外资银行准入限制,并相继颁布了外资银行监管相关法律准则。进入我国境内的外资银行,多诞生于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风险承担能力、管理水平、人才规模、技术创新、产品多样化等方面都更胜中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