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平洋水是楚科奇海与加拿大海盆物质交换的载体。厘清太平洋水在陆架—海盆间的交换过程,有助于进一步探究楚科奇海有机碳向深海的输运以及无机碳的扩展。基于高分辨率的海洋/海冰耦合模式(NAPA1/12)1996年的后报模拟结果,本文首先对北冰洋太平洋扇区水团和环流的时空分布特征与观测现象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式可较好地模拟出该区域海洋水团和环流的基本结构及季节变化规律,再现了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区域太平洋夏季水(Pacific Summer Water, PSW)和太平洋冬季水(Pacific Winter Water, PWW)分布特征及陆架—海盆关键交换区域的流速场等。
进一步对白令海峡、巴罗峡谷、楚科奇陆坡和波弗特陆坡4个断面的太平洋水季节变化规律和垂向分布特征分析表明:除白令海峡外,其余3个区域全年均可见PWW残留。从各断面水团结构来看,阿拉斯加沿岸水(Alaskan Coastal Water, ACW)的分布范围最小,存在时间较短;新通风冬季水(Newly Ventilated Winter Water, NVWW)和白令夏季水(Bering Summer Water, BSW)的影响范围大,存在时间长。
利用温盐特征,本文分析了PSW和PWW在北冰洋的季节演变过程,对其输运路径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在楚科奇海陆架,PSW的输运主要存在于夏、秋季,PWW的输运主要存在于冬、春季,二者输运路径类似,均对应于楚科奇海东、西、中三条海流分支。太平洋水出巴罗峡谷后大部分西偏,且西偏位置存在季节差异;至楚科奇海台发生分离,一部分继续向西,大部分以反气旋式方向进入加拿大海盆。加拿大海盆中PWW在PSW下层且扩展范围更大。此外,本文发现太平洋水出巴罗峡谷后,也存在脱离平流路径以涡旋进入海盆的方式。
陆架—海盆水交换的主要通道为巴罗峡谷。该断面热交换的主要贡献来自BSW,淡水交换主要贡献来自BSW和NVWW。受白令海峡处太平洋入流通量调控,巴罗峡谷出流季节变化明显。当峡谷出流偏弱时,太平洋水受峡谷地形约束沿峡谷西侧等深线向西偏转。当峡谷出流增强时,太平洋水冲入加拿大海盆南部,受陆坡地形及波弗特流涡作用向西偏转,并汇入楚科奇陆坡流。受涡旋影响,楚科奇陆坡流呈现“蜿蜒”状,斜压不稳定性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进一步对白令海峡、巴罗峡谷、楚科奇陆坡和波弗特陆坡4个断面的太平洋水季节变化规律和垂向分布特征分析表明:除白令海峡外,其余3个区域全年均可见PWW残留。从各断面水团结构来看,阿拉斯加沿岸水(Alaskan Coastal Water, ACW)的分布范围最小,存在时间较短;新通风冬季水(Newly Ventilated Winter Water, NVWW)和白令夏季水(Bering Summer Water, BSW)的影响范围大,存在时间长。
利用温盐特征,本文分析了PSW和PWW在北冰洋的季节演变过程,对其输运路径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在楚科奇海陆架,PSW的输运主要存在于夏、秋季,PWW的输运主要存在于冬、春季,二者输运路径类似,均对应于楚科奇海东、西、中三条海流分支。太平洋水出巴罗峡谷后大部分西偏,且西偏位置存在季节差异;至楚科奇海台发生分离,一部分继续向西,大部分以反气旋式方向进入加拿大海盆。加拿大海盆中PWW在PSW下层且扩展范围更大。此外,本文发现太平洋水出巴罗峡谷后,也存在脱离平流路径以涡旋进入海盆的方式。
陆架—海盆水交换的主要通道为巴罗峡谷。该断面热交换的主要贡献来自BSW,淡水交换主要贡献来自BSW和NVWW。受白令海峡处太平洋入流通量调控,巴罗峡谷出流季节变化明显。当峡谷出流偏弱时,太平洋水受峡谷地形约束沿峡谷西侧等深线向西偏转。当峡谷出流增强时,太平洋水冲入加拿大海盆南部,受陆坡地形及波弗特流涡作用向西偏转,并汇入楚科奇陆坡流。受涡旋影响,楚科奇陆坡流呈现“蜿蜒”状,斜压不稳定性在其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