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庆坻是清末民初著名人物,他一生目睹、见证甚至参与了晚清一系列大事件。晚清国事蜩螗,时局激烈动荡,社会思潮纷起,时人谓之“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遇此大变局,国家不幸诗家幸,晚清的诗坛逐渐热闹起来,流派纷呈,名家迭出。与此同时,一度沉寂的桐城派,经曾国藩之手,重新蔚为天下风尚。晚清的诗文,是我国传统雅文学的最后霞光。吴庆坻是当时颇有成就的文人,留下共近九百首诗歌、一百多篇文章,被时人称为“一代文章伯”。针对吴庆坻的研究很少,特别是关于他的诗文研究。目前,学界对晚清大家研究已经不少,而于今名声不甚隆的清末民初文学家,则显得关注力度不够,亟待梳理他们的人生历程、发掘他们的文学作品价值。基于此,本文试图在搜寻整理文献的基础上,从作家生平思想与作家的文学作品两个方面,期望能对吴庆坻进行多维相对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对他的文学成就与诗文艺术特色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同时也将努力探寻晚清一代学人的精神世界。论文分三章。第一章是关于吴庆坻的家世、生平及思想概述。吴庆坻的家世及光绪二十三年简任四川学政前的行迹,现存文献资料很少,本章主要通过地方方志、地方诗歌总集、吴庆坻本人诗文集及其师友诗文集中的文献资料来明确其世系家学,并考察其家学之风及为官之道对吴庆坻的影响,其后概述其一生主要经历事件,推论其心境变化,最后考察其思想学术宗向。第二章是关于吴庆坻诗歌的研究。吴庆坻的诗歌研究分两节: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首先,通过对吴庆坻诗歌的深入研读,结合他的人生经历,联系创作背景,分析他的诗歌创作中表达的不同思想内涵。第二节旨在探讨吴庆坻的诗学理念与艺术风格。通过他在作品中明确的标举宗向和在对其作品细分缕析的基础上,探讨其“以学为诗”和“性情说”的诗学理念,发掘其诗歌宗向、不同时期的诗歌风貌及其诗歌形式上的特征。第三章是关于吴庆坻散文的研究。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首先将吴庆坻的散文内容题材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联系考察桐城派的散文背景下,探讨其散文创作艺术追求与桐城派的渊源,并探讨其的“至情说”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