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块菌Tuberindicum是隶属于子囊菌门的一类珍贵的地下生外生菌根真菌,具有重要的食药用价值及生态价值,广泛分布于我国多个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出口贸易食用菌之一。印度块菌整个生活史漫长,地下菌丝、菌根及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各个阶段几乎都发生在地下,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生紧密关系。研究表明,微生物在印度块菌菌根形成及子实体发育、独特芳香气味形成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还尚不明确。目前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印度块菌伴生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的相关研究还尚未开展。本文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传统分离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地理分布区的印度块菌子实体伴生微生物的组成和差异以及块菌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微生物多样性,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比较分析了不同地区的印度块菌子实体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以期明确地理分布对印度块菌伴生微生物、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为将来对不同地区的印度块菌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我国西南、东北及华北地区的6个不同地区的印度块菌子实体伴生细菌多样性研究表明,印度块菌子实体均被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6.90-80.79%)、厚壁菌门 Firmicutes(0.04%-37.20%)、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4.44-14.85%)等定殖,以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为优势菌属(2.66-47.66%),但细菌结构组成表现出地区差异性;此外,印度块菌菌根中优势菌属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4.65%)等,土壤中主要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3.12-6.26%)等。2,对不同地区的印度块菌子实体中化学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云南曲靖的印度块菌子实体中游离糖(23.67mg/gdw)、总酚类(4.46 mg/gdw)、黄酮类化合物(2.31mg/gdw)含量最高,清除DPPH自由基(EC50值为0.93±0.11 mg/mL)和ABTS自由基活性(EC50值为0.68±0.13mg/mL)最强,西藏的印度块菌中多糖含量最高(115.24mg/gdw);印度块菌子实体中挥发性化合物成分主要为醇类(28.30-69.65%)、醛类(5.35-23.21%)、酮类(1.88-16.10%)、芳香族化合物(0-0.91%)以及含硫化合物(0-0.11%)等,其中1-辛烯-3-醇含量最高(26.74-59.72%),化合物组成及相对含量表现出地区差异性。3,从印度块菌子实体中分离获得了 60株可培养细菌,隶属于4门24属,以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sp.、微杆菌属 Microbacterium sp.、节杆菌属Arthobactersp.为优势类群。其中13株能在Burk’s无氮培养基上生长,8株具有固氮酶基因,暗示其可能有固氮能力,1株具溶解无机磷能力,暗示其在印度块菌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