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德蒙·斯宾塞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享有“诗人画家”、“诗人音乐家”、及“诗人中的诗人”等美称,他所开创的“斯宾塞式十四行诗”和“斯宾塞诗体”不仅对英语诗歌形式的格新和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对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济慈、拜伦等有着深刻影响。国内对斯宾塞的研究重点集中于他的诗歌内容和诗体研究上,而忽视了斯宾塞与爱尔兰的莫大关联。斯宾塞曾于1580年作为英国驻爱尔兰总督秘书前往爱尔兰,并在那儿度过了他的后半生(几乎是20年),而确立他声名的主要文学作品如《仙后》、《小爱神》、《婚曲》以及《论爱尔兰之现状》都是在爱尔兰担任秘书期间写成,因此,他的文学生涯和作诗生涯都于爱尔兰这片土地息息相关。通过文本细读,作者发现宾塞在这几部诗歌及散文作品中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描绘了英格兰殖民者眼中的爱尔兰形象,大量埋植了对爱尔兰民族的“他者化”叙述,从而反映了16世纪下半叶随着英国国力强盛壮大而日益膨胀的大英格兰民族意识和殖民意识。本文试图以新历史主义为理论视角,以《仙后》、《小爱神》、《婚曲》以及《论爱尔兰之现状》为阅读文本,旨在揭示16世纪下半叶历史语境下的斯宾塞之爱尔兰民族观及其成因,以及该民族叙述通过文艺复兴时期十四行诗和散文的广泛流通而参与英格兰中心主义意识的能动塑造作用。本文除序言与结论外,主体部分包括四章。 序言部分介绍了埃德蒙·斯宾塞的生平尤其是他在爱尔兰的生活经历,指出他在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地位及当前国内对斯宾塞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主要以《论爱尔兰现状》和《仙后》为研究文本,从爱尔兰的法律,习俗和宗教中的“野蛮”和“邪恶”情况梳理出斯宾塞对爱尔兰民族的他者话叙述。 第二章通过对爱情组诗《小爱神》、《婚曲》的分析,揭示诗人对爱人的赞美和渴望实是英格兰殖民者对爱尔兰土地和财富强烈渴望和占有之心的表达,也从侧面反映了英格兰日益高涨的民族意识和殖民意识。 第三章从土地问题、语言问题、法律问题和宗教问题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伊莉莎白政府在爱尔兰统治的殖民困局,揭示爱尔兰征服之难的原因,以及英格兰的文化焦虑与殖民隐忧; 第四章结合16世纪下半叶的历史语境,以新历史主义为理论视角,揭示文本中的大英格兰中心主义意识和殖民意识以及斯宾塞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流通对这一意识的能动塑造作用。 结论认为,《仙后》,《小爱神》,《婚曲》和《论爱尔兰之现状》这四部文学作品,道出了斯宾塞与爱尔兰的莫大关联以及斯宾塞眼中的爱尔兰形象。斯宾塞对爱尔兰“野蛮”、“邪恶”这一历史叙述正是16世纪大英格兰民族中心主义意识的表征。同时,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另一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也在其历史剧中埋植了对爱尔兰的隐形“他者化”叙述及对其征服的决心。两位伊莉莎白时期的文人,分别以不同的形式,道出了他们共同的民族意识和文化关切,并以他们广播流传的文本和舞台表演强化着那一时代英格兰人的中心主义意识,与殖民意识达成共谋。